4月8日,中山小隱水閘前出現了一架無人機在鳥瞰整個閘道口,水道中一輛無人駕駛的黃色小艇在自由游弋,一艘載著身著救生服工作人員的小船在水面上來回巡視……近期,廣東省入河排污口試點城市(中山)項目啟動,中山市將通過“水陸空”全方位排查方式,于7月底完成22條重點河流(水庫)及7條大江大河排污口的“排查、檢測、溯源”工作。
“水污染看似問題在水里,實則根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是影河涌水質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局水與海洋生態環境科工作人員劉燕表示。中山市目前已記錄在冊的歷史排污口大概有3萬多個。項目不僅會對這些排污口全部進行排查登記,還有助于探索建立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從源頭推動污染減排、改善水環境。
“為了全面、高效地完成相關工作,此次排查工作我們將廣泛應用無人機、無人船、熱成像、側掃聲吶、高精度定位攝影設備等新型設備和技術予以輔助。”項目委托排查單位中山市環境保護技術中心技術員馮津娜表示,“天上看、地上查、水里排,天地結合,人機互補”的排查方式,主要是通過搭載多攝像頭的無人機,同時獲取廣角、近角以及熱成像影像,掌握河涌顏色、水溫異常點位和河涌兩岸周邊污染源分布,為排污口排查和溯源提供數據支撐;利用配備水質監測儀和側掃聲吶儀的智能無人船,排查河涌水質異常點位和水下暗管的分布;排查小組在已有的排污口基礎數據的基礎上,結合無人機、無人船調查的分析結果,通過乘船、岸線徒步等方式開展現場排查核實,做到“有口皆查、應查盡查”;對于滿足水質監測條件的排污口,安排檢測實驗室開展觀測和現場快速檢測,對于快速檢測異常或表觀異常的,采集樣品送實驗室檢測。據介紹,整個排查過程將使用高精度定位攝影設備進行視頻記錄和拍照記錄,并使用手機端的排查系統進行實時信息填報。
據了解,廣東省入河排污口試點城市(中山)項目中摸排到的排污口情況將與相關部門進行數據共享,幫助減少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勘察階段的工作量。且后續排污口消除情況可作為檢驗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的檢驗指標。通過排污口核查建檔,倒逼城市管網及污水收集處置,助力限制工業偷排以及消減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為改善水環境,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