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看病還要重復檢查,如何提升患者看病就醫的感受?近日,據廣州市衛生健康委消息,廣州已打通與對口幫扶城市的跨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與19家貴州安順市、38家黔南州和25家畢節市的醫療機構實現跨省調閱和互認。截至目前,累計共享檢驗報告約18.7萬份、檢查報告約5.4萬份,讓越來越多外地患者在廣州實現“輕裝就醫”。
醫生不會盲目互認報告
“孩子剛出生就被送進了當地醫院,醫生建議我們趕緊轉到廣州?!被純耗赣H謝女士回憶,她的孩子程程(化名)8個月大時,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婦兒”)接受了動脈導管結扎手術。術后隨訪中,孩子仍表現出生長發育落后,他們便決定再次返穗就診。
為節省時間,他們提前在貴州當地醫院做了血常規檢查。謝女士坦言,原本擔心醫生會要求孩子重新抽血。讓她意外的是,這次醫生并沒有安排重復檢查,而是直接在系統中調取了貴州當地醫院的檢查報告。
廣婦兒心內科醫生王燕飛介紹,目前科室六至七成患者來自外省。過去不少家長千里赴診,卻因信息不通需要重新檢查?!艾F在系統能自動提示省外醫院的檢查記錄,能調閱就先調閱,不僅節省時間和費用,還照顧了患兒的情緒?!?/p>
王燕飛表示,系統調出的報告,在病情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采信,無需重復抽血。
醫生如何判斷外地報告是否能互認?王燕飛解釋,血常規、尿常規等標準化項目由自動化設備完成,實驗室定期質控,數據通用性強,而心電圖、X光片等檢查,如果能同步原始影像則更具參考價值。但是,涉及高技術要求或主觀性強的項目,如心臟彩超,仍建議在廣州復查確認?!拔覀儾粫C械互認,而是結合病情、時間、數據來源作出判斷?!?/p>
跨省共享檢驗報告約18.7萬份
不僅在三甲醫院,跨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機制也已延伸至廣州基層醫療機構。
廣州海珠區濱江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林勝介紹,7月初,一位簽約家庭醫生的患者在貴州旅游期間突發高熱、咳嗽,在當地醫院完成CT和血常規檢查。返穗后,患者在醫院復診,醫生通過平臺調閱了貴州醫院的檢查結果,并結合病情當場給出治療建議,無需重復開單。
跨省互認背后,離不開廣州多年的平臺建設與政策推動。自2018年起,廣州率先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目前已有302家醫療機構接入市級互認平臺,累計互認次數超597萬次。
今年6月,廣州打通與對口幫扶城市的跨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與19家安順、38家黔南和25家畢節的醫療機構實現跨省調閱和互認。截至目前,跨省互認調閱提醒464次,跨省互認110次,跨省共享檢驗報告約18.7萬份,檢查報告約5.4萬份。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跨省互認共享工作,輻射更多地區、惠及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