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5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并公布了2025賽迪百強區榜單。延續2024年上榜數,廣東今年共有17區入圍,在前10席中占8位,包攬前7名。深圳市南山區和福田區分列第一、二名,這也是南山區連續9年蟬聯榜首。
廣東的上榜城區分別來自廣州、深圳、珠海、佛山4市。其中,廣州是全省城區上榜數最多的市,11區中有7區上榜(天河區、黃埔區、越秀區、白云區、番禺區、海珠區、花都區),其次為深圳,有6區入圍(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羅湖區)。同去年相比,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區、白云區、番禺區以及深圳市羅湖區、龍華區均實現不少于2名的進位。
深圳市南山區在百強區中經濟規模最大,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9500.97億元,逼近萬億大關,而去年全國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元的城市也僅27座。擁有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一眾金融企業的深圳市福田區,則摘下經濟密度最高城區的桂冠。
報告延續“雙門檻”評價原則,即地區生產總值>8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采用23個指標構建的城區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和共享發展5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百強區以0.6%的國土面積、9.4%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16.7%的GDP,且創新勢能持續增強。截至2024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共有299764家企業位于城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有8424家企業位于城區。廣東分別以60287家、1680家的數量穩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