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以“智造灣區,共創未來”為主題的廣州市高端裝備產業供需對接會(智能裝備與機器人專場)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吸引機器人場景應用方、需求方和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媒體記者等300余名代表參加。
活動中,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了《廣州市“機器人+”應用場景需求清單》,圍繞公共場所服務、巡檢/安檢、制造流程、物流/搬運/配送、醫療/康養、清潔、其他類型7類智能機器人的80項典型應用場景,梳理自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以及龍頭企業提出的難點問題和迫切需求,覆蓋了醫院、公園、地鐵、園區、圖書館、博物館等場所,為機器人產業場景加速落地提供“精準切口”。
會議現場還派發了《廣州市優質裝備產品手冊》,該手冊涵蓋工業母機、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汽車及零部件加工裝備、精密儀器設備等14個細分裝備領域,涵蓋541家企業的726項產品介紹以及應用領域,全市裝備領域重點企業及優質產品“一目了然”,需求方可根據《手冊》選擇產品、對接合作。
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是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的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發展勢頭較為強勁、支撐作用較為突出的新興支柱產業。目前,全市已培育廣州數控、昊志機電、藍海機器人、明珞裝備、瑞松智能等一批國內先進的自主品牌機器人本體、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商企業,產業創新力與影響力方面位于全國前列,2024年,廣州市工業機器人產量2萬套,同比增長33%;服務機器人產量9萬套,同比增長22%。
據了解,針對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的產創對接,廣州布局打造了國家、省、市三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體系,加快建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制造業創新中心;在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方面,支持舉辦第六屆粵港澳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等,今年的廣交會還首次增設服務機器人專區。下一步,全市將按照“應用牽引、整機帶動、軟硬協同、生態培育”的路徑,加快出臺具身智能產業政策,積極打造“品牌賽+訓練場+展示中心+專業展會”等系列平臺,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場景供需對接。
帶來“跨界”需求 應用場景豐富
本次對接會共匯聚了70家多元化裝備用戶以及150家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通過“需求發布+新品推介”的方式,促進供需雙方及生態企業圍繞“技術研發、項目互動、產品配套、訂單采購”等內容進行供需精準對接。
來自廣州市教育局、廣州航海學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汽集團等14家企事業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先后發布了對于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以及精密儀器的采購需求。“我們急需豐富教學場景的多元化裝備,包括適用于編程教育的水下機器人、移動機器人,適用于模擬教學的醫療機器人,支撐人機交互實踐的人形機器人等。”廣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級調研員趙瓊飛說。
“以往的供需對接,都是某個產業鏈上下游對接。但這次是‘跨界’對接,來自教育、醫療、園林建筑等不同領域的需求方都有,智能裝備都能應用到這些領域之中。”對接會承辦方、廣東省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會長吳智恒介紹,這場對接會是首次“跨界”,企業都很積極參與,“我們還將根據對接情況進行跟蹤服務。”
“廣日股份正轉型向智慧城市的細分市場提供高端裝備和綜合解決方案,即為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打造綜合解決方案,具體需要的機器人設備集中在巡檢、安防、導覽、清潔等方面。”需求方、廣日股份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吳賓指出,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是過萬億級的消費市場,樓宇里面的智能設備、機器人還需要進行有效連接,這需要很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吳賓表示,現場已經與多個機器人企業進行對接,包括凌度智能的高空幕墻清潔機器人,“以往有需求都是在自己的供應鏈中找,相對困難。”
在優質裝備產品展示區和裝備精準對接洽談區,近30家企業的高科技產品逐一展示,有電磁網捕機器狗、眼科機器人、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咖啡機器人、康養機器人、骨骼機器人、復合移動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及精密儀器高科技產品,搭建供需雙方精準匹配“直通車”,促進對接成果快速轉化。
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凌度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8家供應企業進行路演產品展示推介。“我們這次發布了5款產品,都是圍繞我們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在智能微網技術中的核心產品以及應用。”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路演代表周要武表示,本次活動是一次有效的對接。“例如,發布的需求涉及醫療系統的智能物聯網系統以及倉儲運輸系統,對此,我們企業已經有了一些完整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