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代表紛紛表示,要繼續扎實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建設,在具體實施上要推進創新政策落實,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開展督查推動創新政策落實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副省長袁寶成說,隨著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很多支持鼓勵創新的政策相繼出臺。但一些科技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對政策利好的獲得感不強。建議有關部門開展相關督查,檢查政策落實情況和配套措施出臺情況,讓更多人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
他還建議鼓勵地方開展創新改革,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賦予地方更多主動權。比如,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了被稱為“粵十二條”的《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制定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老師、科研人員獲得股權激勵的相關政策。
用新技術新業態支持傳統產業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汕頭市委書記陳良賢認為,要特別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建議國家針對不同地區的優勢傳統產業發展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和產業現狀,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各有重點地給予支持。
“比如,粵東西北地區創新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但粵東西北地區都有各自的傳統優勢產業,像粵東的紡織、陶瓷、電子、不銹鋼、玩具等傳統制造業和產業集群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陳良賢建議,進一步推進教育資源、科研資源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做大做強粵東西北地區科技專項,重點支持優勢傳統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推進技術改造,促進工藝創新和產業鏈升級,進一步加快形成優勢產品和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百億級、千億級傳統優勢產業。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公司董事長陳瑞愛認為,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一環。當前,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明顯存在專利申請量逐年上漲但成果轉化乏力的情況,而企業及其他經濟組織又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方。建議進一步完善企業依靠科技進步的政策,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科研開發轉化工作整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并把它作為決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要素來抓,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廣東知識產權各項指標領跑全國,但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時常出現,不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亟待提高。”全國人大代表、省工商聯主席陳丹尤為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他建議,在法律層面,國內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與國際的銜接仍不夠緊密。他建議加快知識產權管理機制改革,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試點,探索產權保護標準,全面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