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穗滿俄”中歐班列運營滿兩周年。兩年來,一趟趟列車滿載“廣貨”,駛過這條物流動脈,將總價值6.21億美元的4.3萬多噸貨物運抵俄羅斯。
另一邊,在東莞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中亞班列、中歐班列分別以每周2—3列、每周1列的頻率穩定發運,有效暢通了廣東及東盟雙向物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廣東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之路日益順暢:
——今年上半年,廣東中歐、中亞班列共發運78列,同比增長20%;發送集裝箱7200標箱,同比增長22%;出口貨值3.86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截至2017年底,掛靠廣東港口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3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
——2017年,廣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執行航班近9.6萬班次,承運旅客約1237萬人,二者均為2016年的近兩倍。
上半年國際貨運班列集裝箱增長22%
8月28日凌晨6時,廣州大朗車站。汽笛長鳴中,一趟滿載“廣貨”的“穗滿俄”中歐班列開啟15天的旅程,經滿洲里、后貝加爾,抵達俄羅斯莫斯科的沃爾西諾。這一天,“穗滿俄”中歐班列運營剛滿兩年。
“節省了很多貿易成本和時間!”廣州大順發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仲喜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班列全程運行時間約15天,比海鐵聯運少10天以上,比純海運運輸少25天以上,運價僅為空運的1/3。
物流運輸互聯互通,讓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系更密切。廣州海關統計顯示,兩年來,“穗滿俄”中歐班列共發出98個班列,發送標準集裝箱8484個,共運出價值6.21億美元的4.3萬多噸“廣貨”。
開放時間更早的東莞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作出了更多探索。目前,“石龍—阿拉山口—中亞五國”的中亞班列、“石龍—滿洲里—俄羅斯—歐洲”的中歐班列,分別以每周2-3列、每周1列的頻率穩定發運,有效暢通了廣東與東盟雙向物流。
在此基礎上,石龍又相繼開通了“一帶一路”水鐵聯運過境通道、水運外貿航線等。“‘水鐵聯運’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中亞、東亞及俄羅斯的貿易往來。”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關鵬說。
為處理日益增長的業務量,方便企業貨物通關,黃埔海關率先上線海關總署多式聯運系統,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單到底”的高效通關模式。
據黃埔海關統計,截至今年6月,東莞石龍共開行國際鐵路聯運班列322班次、貨運量21.6萬噸、貨值71.2億元。今年上半年,石龍中歐和中亞國際集裝箱班列業務量同比增長16%,貿易額同比增長9.07%。
此外,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廣東近年還打通了多條沿線國家物流新通道。目前,由深圳鹽田港開往白俄羅斯的中歐班列、由廣州大朗開往越南河內的中越班列生意同樣“紅火”。
今年上半年,廣東中歐、中亞班列共發運78列,同比增長20%;發送集裝箱7200標箱,同比增長22%;出口貨值3.86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國際貨運班列越開越多,通關時間卻越來越短。“尤其是今年關檢業務深度融合,‘穗滿俄’中歐班列的報關單通關時間更短了,僅為去年的1/10。”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際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港口
在“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共建上,不乏廣東身影。
以招商局集團為例,該集團目前在全球投資建設了53個港口,分布于20個國家和地區,大多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港口點。
“企業要用誠意與東道國形成利益共同體。”招商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比如在吉布提,招商局主動提出從基礎設施入手,先為吉布提建設新港口、新公路,打通其與埃塞俄比亞的物流通道。
又比如,通過港口建設,招商局集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產企業、物流企業不斷攜手合作,正改變著當地人們的生活。“既將當地所需要的產品、管理工具帶了過去,也促進了當地的就業、消費。現在和我們合作的地區,有些還流行起了無現金支付。”
不僅是對外共建港口,廣東還加快內部港口建設。
“作為華南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廣州港建設不斷加快。”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宋小明介紹,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5.9億噸,居全球港口第五;集裝箱吞吐量2037萬標準箱,居全球港口第七位。
依托廣州港,2015年至2017年,廣州與印度蒙德拉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德國漢堡港等40余個港口建立友好關系,其中大部分是“一帶一路”沿線港口。目前,已開通外貿班輪航線96條。
截至2017年底,掛靠廣東港口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3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依托這些港口,2017年,廣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執行航班近9.6萬班次,承運旅客約1237萬人,二者均為2016年的近兩倍。
一張互聯互通的網絡正徐徐鋪開。隨著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共建布局日益完善,廣東將持續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地區便利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