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外貿易篇,回顧70年來廣東對外貿易的發展。
數據顯示,1978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15.91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7%。到2018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0851.03億美元,占全國比重達23.5%。
民營企業漸成主力
《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對外貿易經營主體由最初的以國有企業為主,到外商投資企業快速發展,再到民營企業漸成主力,多種經濟類型平等競爭,共同發展。
1995年,廣東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532.1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1.2%,首次超過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2007年,廣東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1157.66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18.3%,首次超過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是全國市場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隨著廣東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廣東民營企業不斷崛起?!濒吣洗髮W經濟學院教授封小云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民營企業為對外貿易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廣東對外貿易的主力軍。
2017年,廣東民營企業出口總額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額。至2018年,廣東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廣東第一大進出口經營主體。2012—2018年,廣東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0%,比同期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高9.5個百分點。
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改革開放前,廣東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級產品,農副產品占出口額的六成以上。改革開放后,廣東通過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帶動工業結構轉型升級,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逐漸成為廣東對外貿易出口的中堅產品。
數據顯示,廣東機電產品出口在1993年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36.6%;2004年突破千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7.7%;2011年廣東機電產品出口額達3597.19億美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67.6%。廣東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1998年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13.7%,2006年突破千億美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34.6%。
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表示:“2007年廣東提出產業轉型,以加工貿易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也進行轉型升級。從單一的引進訂單進行加工轉向引進國外先進裝備、技術等,使廣東進口貿易額不斷攀升,進出口趨于平衡?!?/p>
《報告》顯示,2018年,廣東計算機集成制造產品出口達36.18億美元,2012—2018年年均增長10.9%;生命科學技術產品出口30.25億元,年均增長10.4%;航空航天技術產品出口13.77億美元,年均增長22.1%。
封小云認為,未來廣東在參與國際貿易方面仍然存在挑戰,“一方面,廣東出口的產品雖然已經走到產業鏈的上游,但還未能做到引導國際市場需求,未來需要開發更多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廣東還應持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層次,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p>
對外貿易伙伴更趨多元
《報告》顯示,20世紀60年代,與廣東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有80多個,1978年增至145個,至2018年則超過240個。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地利條件,加快與港澳及鄰近地區貿易,亞洲地區外貿優勢明顯,至1991年,亞洲市場外貿進出口比重占88.3%,港澳地區占80.6%。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廣東積極開發拉美、中東、東歐、非洲等新興市場,對外貿易總額不斷攀升。2002—2011年,廣東對非洲貿易額年均增長32.3%、對拉丁美洲年均增長27.6%,對歐盟和東盟年均分別增長17.8%和20.1%。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繼續加快粵港澳合作進程,推進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并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秷蟾妗窋祿@示,2018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445.01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1.5%,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12年的16.4%提升至2018年的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