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歐班列首次以“鐵路—公路—水路”跨境聯運方式打通“中亞—廣州—東南亞”物流通道。這一跨境聯運貫通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此次跨境聯運的貨物是自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鉀肥,重1113噸、貨值約12.8萬美元。這批鉀肥經歷了復雜的運輸“接力賽”:首先是鐵路運輸,從烏茲別克斯坦啟程,經中歐班列運輸至廣州大朗站場;隨后是公路運輸,從大朗運抵廣州滘心碼頭;最后是水路運輸,由廣州港水上“穿梭巴士”經內河運輸至南沙綜合保稅區。不久后,這批鉀肥將裝上遠洋貨輪,以海運方式出口到印度尼西亞。
“中歐班列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起中亞和東南亞,填補了這兩大區域在航空、航運方式外的跨境物流渠道空白。”廣州海關口岸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支持廣州中歐班列發展,廣州海關制定了15條細化措施推動中歐班列承接空運和海運貨物轉移,包括允許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減少報關次數降低報關成本、加強樞紐站點建設、促進多式聯運業務發展等。今年1至8月,廣州海關監管進出口中歐班列60列,發運標箱5770個,貨重28373.8噸,貨值19.71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76.47%、79.56%、100.13%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