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濤發言。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在推進制造強國建設進程中,如何深挖中華文化精神內核,賦予制造業產品溫度和生命力?省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版本館副館長、廣州國家版本館館長張偉濤分享了他的思考。
“中國制造在全球舞臺上大放異彩,美譽傳遍四海。”張偉濤說,同樣讓他感到自豪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制造業從一窮二白發展到門類齊全、品種豐富。
“制造業產品的‘中華元素’‘中國精神’體現還不充分,缺少文化‘軟實力’的支撐。”為此他建議,要引導企業在產品設計開發中融入更多中華文化內涵。出臺政策措施,扶持工業設計服務企業和中小微、初創制造企業成長。通過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設置相關獎項、舉辦產品設計專題展覽等方式,引導制造企業將更多中華文化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產品文化附加值和生命力。
在以中華優秀文化涵育制造業人才方面,他認為,要優化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將中國傳統美學、中華文化修養等課程列為必修科目,培養具有深厚家國情懷、高度文化自信的制造業人才隊伍。
如何提升中國工業設計獎項的國際影響力,讓中國制造成為最響亮的中國品牌?他提出,國內工業設計獎項的評選要更加凸顯中華文化元素;大力宣傳獲得國內獎項的制造企業、設計機構、主創人員和拳頭產品,營造文化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