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軍發言。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省政協委員,北京德和衡(廣州)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副主任、高級合伙人胡芳軍在“委員通道”上分享了一個他剛剛經辦的案件。
這是一起遺產繼承相關的案件,胡芳軍接手之后,多次召集各方當事人溝通協商,讓大家明白“法律很威嚴,親情最可貴”,不要贏了官司輸了親情。同時,他耐心向村民普法,告知作虛假證言的法律后果,確保最大限度還原事實真相。經過多番努力,家屬們達成了共識,老人的遺產得到妥善處理。
“每一件案件的背后,都有可能關系到個人的未來和家庭的幸福。”胡芳軍深有感觸地說,辦好每一件“小案”,都是在傳遞公平正義“正能量”,展現法治“大道理”。
胡芳軍說,努力讓法律條文走進群眾心里,推動形成全社會尊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是每個法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如何提高普法的到達率?胡芳軍建議,人民群眾關心的法律知識要多講,例如民法典中有關婚姻、物業、繼承等規定。要開展“精準普法”,如針對青少年群體,編寫專門的法治教材,定期開展“開學第一課”“模擬法庭”等活動,切實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開展“智慧普法”,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在社交媒體開設賬號,以人民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的案例形式普法,切實提升普法成效,共建和諧平安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