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诱惑一区?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3-00035 分類: 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3-09-08
名稱: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3〕71號 發布日期: 2003-09-08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3-09-08  瀏覽次數:-


粵府〔2003〕71號

━━━━━━━━━━━━━━━━━━━━━━━━━━━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
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
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理
情況報告的決議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 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并作 出了相應的《決議》。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九月八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扶持
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
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


(2003年7月25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民政府 《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的辦 理情況報告》。會議同意這個報告。
  會議認為,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提出的《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 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經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 議審議通過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辦理方案后,自1998年起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 施。經過五年的努力,議案辦理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山區文化建 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得到了改善。
  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在報告中提出今后扶持山區文化建設的意見是可行的。 山區文化建設是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原因,目 前我省山區文化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扶持山區文化建設仍然是一項長 期的任務。希望省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繼續采取有效措施,穩步推進山區文化事 業的繁榮、健康發展。今后要進一步抓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加大對山區文化建設事業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山區文化建設 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繼續增加經費投入, 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嚴格按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關于發展文化事業的決議 要求,落實經費,扶持山區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重視文化隊伍建設,提高基層文化專干待遇。確保基層文化隊伍編制, 改善他們的生活;建立和健全山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學習、培訓制度,提高文化設 施的管理水平。

  三、充分發揮山區文化館站作用,繼續推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管好用好文 化設施,積極開展各種有益活動;要把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訓列入文化建設的重 要內容,不斷推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要以鄉鎮帶村莊,實現先進文化“進村入 戶”。

  四、加強城鄉文化建設的雙向交流,促進全省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廣泛開展 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與珠三角地區的文化交流,不斷提高山區文 化生活的文化品位,推動山區文化事業上規模、上檔次,實現我省珠三角、東西 兩翼和山區文化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



關于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
抓緊改變山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
狀況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提出的《大力扶持山區文化建設,抓緊改變山區群 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議案》(第1、4、8、88、111號)交由省政府 辦理。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于1998年專門建立了由省文化廳、計委、財政 廳等14個部門組成的省山區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具體指導、負責議案的實 施工作。5年來,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大常委會的大力支持、監督下,各級 政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克服困難,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使山區文化建設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群眾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狀況得到了基本 的改善。2002年10月,省政府派出檢查組分赴山區各市、縣進行檢查驗收, 認為已基本完成議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建議如期結案。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議案完成情況及主要的做法
  5年的努力,議案辦理取得的成效是明顯的。
  一是山區文化設施、設備有了明顯的改善。據統計,從1998年到200 2年12月止,全省山區文化建設共投入10.08億元(其中省補助2.13 億元,市配套1.54億元,縣配套2.95億元,鄉鎮投入3.06億元,其 他投入0.4億元)。建成950個文化場館,總建筑面積達108.13萬平 方米。其中新建市級的群藝館4個,圖書館3個,博物館4個,劇團排練場1個; 縣級的文化館26個,圖書館10個,博物館18個,劇團排練場21個;鄉鎮 文化站492個。“擴建”市級的群藝館2個,圖書館3個,劇團排練場2個; 縣級的文化館17個,圖書館23個,博物館19個,劇團排練場11個;鄉鎮 文化站294個。建成露天影劇場289個。建成1個擁有3個排練場,4個文 化教室,90個學員床位的省山區文化人才培訓基地。向山區各市、縣文化局配 備了文化藝術下鄉專用車共118輛;給山區群眾藝術館、圖書館、文化館、文 化站配備了一批文化器材,如燈光設備、音響、電視、電影放映機、民族樂器和 書架、閱覽臺凳等。文化設施和器材設備的改善,為山區文化事業單位開展工作 提供了基本物質條件,為山區群眾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了初步的載體。

  二是山區文化工作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針對山區市、縣文化隊伍人才不足、 學歷偏低、年齡老化、非專業人員比例偏高等問題,省文化廳充分利用省山區文 化人才培訓基地,對山區文化工作隊伍進行培訓。聘請省內有關專家,就群眾文 化的建設與管理、群眾文化各藝術門類的創作、演出活動的組織開展、圖書資源 的開發與利用、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內容進行培訓。5年來,全省舉辦各種層次、 不同內容的培訓班共88期,受訓人數達4880人次。省文化廳還與中山大學 聯合開辦學制二年的山區文化藝術大專班,5年共招39名學員,為山區文化干 部提供學歷教育。此外,為了解決鄉鎮文化站管理人員不夠的問題,各地還聘用 當地離退休干部和教師參與文化設施的管理。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隊伍的發展模 式促進了山區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山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貧乏落后的狀況得到改變。山區文化館站積極開 展科普及法制宣傳、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圖書閱覽、市場信息交流、婚育及移 風易俗講座等活動,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促進了當地社會治安的穩定和村 風民風的好轉,有效地遏制了“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活動。肇慶、 云浮、河源、梅州、清遠、惠州等市露天影劇場熱鬧非常,僅惠東、龍門兩縣去 年以來就舉辦廣場文化活動120多場,觀眾達150多萬人次。各地還利用文 化站陣地,為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如陽春市石望、懷集縣下帥、從化市灌村 等鄉鎮文化站與農業部門合辦單叢茶、八角、山楂、荔枝種植和花卉管理等農科 技術培訓班,灌村鎮2002年僅荔枝收入一項,村民就人均增收1000元, 為農村致富奔康做出了貢獻。1999年以來,每逢春節、元宵、中秋等重大節 假日,山區處處可以看見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表演、電影放映和各類廣 場文藝演出。基層文化館站已經成為“啟迪民智、以文化人”,“培育社會主義 四有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各文化場館成為“勞動者求富、青少年 求知、中老年求樂”的好去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中國文化報》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稱贊“山區文化建設”議案是“民心工程”, 是廣東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首感人肺腑的“新山 歌”。
  議案辦理成效顯著,主要是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解決認識問題,明確責任,重點抓好文化設施建設
  在實施議案的初始階段,省政府針對部分地方領導認為山區經濟基礎差、等 經濟發展起來后再考慮文化建設的思想狀況,及時召開有山區市、縣政府和文化 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必須把加快山區文化建設提 高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和扶貧攻堅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將山區文化設施建 設作為各級政府依法行政、領導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之一,擺到政府 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會后,各級政府紛紛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把抓 好文化設施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有計劃地組織實施。
  2001年5月,省政府在肇慶市召開山區文化建設議案經驗交流會。時任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程讠志青同志和時任省政府副省長的李蘭芳同志均到會講 話。會議進一步明確要把實施議案作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 現。通過經驗介紹、現場考察,增強了各級政府辦理議案的信心和緊迫感。許多 鄉鎮政府對實施議案的態度由“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2001、200 2年度,山區文化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二)各部門協調作戰,采取多種措施聯合辦案
  為了辦好議案,省政府要求計劃、財政、人事、國土資源、建設、電力、工 商、地稅、物價等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給予配合和支持。許多市、縣在實施 議案過程中,對屬于公益性的文化建設項目,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報建、審批、證 照辦理等環節給予了多項優惠政策。如翁源、乳源縣政府專門發文,對實施山區 文化建設議案工程減免20項收費。云浮、梅州市對全市送戲下鄉專用車實行免 收運輸管理費、檢測費、牌證費及優惠辦理過橋路費手續;紫金縣對山區文化建 設項目報批基本免費;郁南縣政府對實施議案設施用地,一律無償劃撥,該縣供 電部門對文化廣場演出活動用電一律免費。海豐縣武裝部還主動把處于鬧市中心 的5000多平方米土地讓給海豐縣建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
  各級政府克服重重困難,積極落實山區文化建設配套資金。一方面立足財政 撥款,精打細算,壓縮辦公、接待等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廣開籌資渠道,積極爭 取社會支持,發動企業、個人和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五華縣是特困縣,議 案建設項目多達34個,為全省最多,該縣采取鄉鎮書記簽訂責任書,文化局領 導和干部分組掛片、包干負責的辦法抓好落實工作,提前半年完成了任務。懷集 縣下帥鄉是個不足1萬人的少數民族鄉,為了辦好議案,鄉政府緩建干部宿舍樓, 籌集70多萬元建成了有一定規模的文化中心。豐順縣充分利用僑鄉優勢,采取 省、市財政撥一點,縣、鎮財政支持一點,僑胞捐一點,私營企業家贊助一點, 外出干部、鄉賢幫一點,建筑工程隊借一點“六個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
  (三)加強監管,嚴格把關,確保山區文化建設工程質量
  為加強監管力度,及時指導各地工作,5年來,省山區文化建設聯席會議辦 公室編印了45期簡報,隨時通報辦案進度,宣傳典型經驗,指出存在問題,鞭 策后進。省文化廳對文化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嚴格把好“三關”:一是工程建設質 量關。各地的文化設施建設都納入了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嚴格管理。文化場館的選 址符合當地城鎮總體規劃,嚴格按照省規定的標準和功能布局要求,進行設計、 施工、監理。二是驗收關。省文化廳對山區文化建設工程實行專項管理。工程竣 工后,在規劃驗收、工程竣工驗收的基礎上,派出驗收組到現場驗收。要求所有 文化設施必須建立基建檔案,辦好房地產權證,有關資料證書由市、縣兩級當地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保存;鄉鎮(街道)文化設施的產權證由縣(市)文化局保管, 所有產權證均須復印一套交省文化廳存檔。三是資金、器材使用關。省文化廳要 求各地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撥付各級文化建設項目的資金;項目竣工后,憑房地 產權證領取省撥文化器材。省撥器材根據需要實用的原則統一招標采購,逐級發 放,落實責任,編號登記,專人保管。另外,由審計、文化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多 次對各竣工項目進行抽查,指導規范理財、資產建檔,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四)建、管、用并舉,發揮文化場館的功能效益
  省政府要求各地不僅要把文化設施建起來,更要用起來,發揮其功能效益。 各地切實加強對文化設施的使用和管理,完善各項管理、使用制度,經常開展各 項活動,使文化設施和設備發揮了作用,盡力做到建成一個,用好一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擴建”“新建”問題。按議案實施的粵府〔1997〕103號、 粵府辦〔1998〕49號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文化設施建設分“擴建”“新建” 兩類。但事實上列為擴建項目的市、縣級文化設施以及鄉鎮文化站,大部分因年 久失修成為危樓;或因故被拆,站舍全無;或原址不當,產權不明,不能擴建。 實際操作起來均需新建。而省對“新建”“擴建”項目的補助標準不同。有關市、 縣、鄉鎮政府為完成設施建設任務,增加了投入,但資金壓力較重。目前仍有個 別無力作內部裝修,或未完全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二)圖書館功能未能完全發揮。山區各市、縣圖書館,特別是鄉鎮文化站 圖書室,因資金短缺,未能按省的標準購置書籍、報刊。目前普遍達不到要求, 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絕大部分書架空空,缺書現象十分嚴重,影響了開放和效益的 發揮。
  (三)部分鄉鎮文化站的活動未能完全正常開展。部分鄉鎮文化設施的使用 辦法和管理制度跟不上,省撥器材管理還不很規范,有些地方產權歸屬不明,年 度活動經費不足等,影響了文化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山區文化工作隊伍專業人才少,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仍然存在。特別 是不少地方的鄉鎮文化站編制不落實,有的管理人員身兼數職,有的沒有編制。 有些鄉鎮在機構改革中取消了文化干部級別,此外,大部分文化站長待遇很低, 工作受到影響。

  三、今后工作意見
  (一)繼續加強對山區文化建設的領導
  山區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山區人民群眾對文化的 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各級政府一定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落實省委九屆二次會議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 的構想,繼續加強對山區文化建設的領導,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的社會 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山區各項事業持續發展。
  (二)加快立法,強化執法,保證山區文化建設的規范發展
  盡快制定《廣東省文化設施條例》,明確文化設施的所有權、管理權、使用 權歸當地文化部門所有,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同時,各級文化部 門要強化執法,完善制度,規范管理,保障經常性的文化活動正常開展。
  (三)健全和完善文化事業組織機構,繼續強化山區文化工作隊伍的培訓和管理
  山區文化事業單位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圖書館、博物館等列為 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按省制定的人員定編標準配備,確保能夠滿足開展正常 活動的人員編制。改善文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加強文化從業 人員的業務技能、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崗位培訓、學歷教育 以及引進人才等多種方式,提高基層文化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敬業愛 崗、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職業操守的文化隊伍。
  (四)增加投入,保證山區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為鞏固和擴大山區文化建設議案的成果,省政府在2003年度安排312 4萬元,解決議案結案后存在的經費困難問題。其中:在山區文化建設節余資金 中安排1624萬元,在2003年文化事業建設經費中繼續安排1500萬元。
  為保證山區文化事業單位的正常工作經費,各級政府要落實省八屆人大三次 會議通過的《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發展文化事業的決議》的有關 要求,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應逐年有所增加,每年的經費不能低于當地財政總支出 的1%,以保證各山區市、縣、鄉鎮文化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禹州市| 云南省| 五家渠市| 武山县| 聊城市| 佛教| 达日县| 台山市| 龙口市| 林西县| 元阳县| 双城市| 六枝特区| 铜梁县| 阜阳市| 沙田区| 云浮市| 台中县| 樟树市| 诸暨市| 衡阳市| 隆林| 毕节市| 方山县| 靖州| 夹江县| 温宿县| 汨罗市| 新泰市| 南靖县| 隆子县| 谷城县| 旌德县| 红原县| 雷山县| 长沙县| 隆安县| 蒙阴县| 松阳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