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府辦〔2003〕89號 |
━━━━━━━━━━━━━━━━━━━━━━━━━━━ |
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我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意見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關于全面推進我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逕向省信息產業廳反映。
關于全面推進我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的意見建設企業信用信息網是依法治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今 年省政府“十件大事”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02年,完成了汕 頭、揭陽、潮州等粵東三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試點工作,開通了廣州、深圳、惠州等市企 業信用信息網,其他市有的在制定建設方案,有的正在建設。廣州、汕頭等市企業信用信息 網的建設,在全省已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果,特別是汕頭企業信用網對粵東地區“重塑形象 、重建信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全面推進我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現提 出以下意見。 一、 建設目標和工作方針 建設目標:建成全省與各市、各市與各市之間互聯互通的企業信用信息網。各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縱向要連通到省,橫 向連通到本市各部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企業信用信息資源庫,及時提供并更新企業信用信息。到2003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大部分市,要基本完成企業信用信息網的建設。到2004年上半年,其余各市要初步建成企業信用信息網,爭取早日實現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網互聯互 通。 建設方針:聯合共建、深化服務,規范標準、分頭建設。信息、工商 、國稅、地稅、質監、海關、銀行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實行省、市兩級聯合互動 ,以應用為重點,以服務為根本,共同建設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網,為企業提供信用服務。省 信息產業廳負責制定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網業務規范、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各部門的協調機制 ;各市要按照全省統一的業務規范要求,具體負責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 二、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統一業務規范。信息、工商、國稅、地稅、質監、銀行、 海關等部門要認真總結粵東三市試點工作經驗,聯合制定全省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網業務規 范,在業務數據、網絡技術、系統架構、應用開發、組織管理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提出具體 的、可操作的技術標準和業務要求,規范企業信用信息網的建設和運作,讓參與建設的單位 有章可循,保證各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互聯互通。 (二)連通兩級網絡系統。根據我省電子 政務建設總體規劃,企業信用信息網是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網絡系統必須建立在全 省電子政務網絡上。企業信用信息網的網絡系統分省、市兩級。省級系統利用目前已經建成 的電子政務省級網絡平臺,連接到工商、國稅、地稅、質監、銀行、海關等部門,并與各個 市級系統連接,實現互聯互通。市級系統以各市為單位進行建設。已經建成電子政務市級網 絡平臺的市,應直接在平臺上組建企業信用信息網的網絡系統;尚未建成電子政務市級網絡 平臺的市,可先租用專線連接到本市的工商、國稅、地稅、質監、銀行、海關等部門,同時 ,要盡快完成本市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建設。省、市兩級企業信用信息網要預留與其他部門網 絡連通的接口。 (三)整合信息資源。各級工商、國稅、地稅、質監、銀行、海關等部門 要按照業務規范的具體要求,定期提供和更新本部門的企業信用數據。檢察、法院、公安、 經貿、勞動、國土、農業、衛生、物價、藥監、環保、統計、工商聯等部門要逐步加入到企 業信用信息網,為企業信用信息網提供信用信息。行業協會、中介組織也可根據各行業特點 ,提供有關企業信用信息。為促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企業信用信息網要與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等其他相關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互聯互通。 (四)開展信用服務。要積極開展信用服務的宣傳工作,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努力營造誠實守 信的社會環境,逐步開展信用評估、聯合監管等深層次應用服務。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部門 的業務和職能,通過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網,積極開展行業性信用服務活動。工商行政管理部 門要積極開展廣東省著名商標的認定和馳名商標的推薦工作,深入開展“消費者信得過”經 營單位和“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考核命名活動;稅務部門要積極推行納稅信用等級分類管理 制度,為建設誠信納稅體系,營造公開、公平的納稅環境;質監部門要大力推動企業標準化 、計量和質量體系建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計量不實行為,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 企業競爭力;人民銀行應指導銀行、企業建立新型的“銀企”信用關系;海關要堅持“守法 便利”的原則,對信用好的企業實行快速通關,對信用差、有不良記錄的企業,要加強監管 ;工商聯和行業協會要制定、完善行業信用規范和原則,引導行內企業形成講信用、維護信 用的良好行風,推動行業信用建設。經貿、統計、勞動等部門也要結合本部門工作特點,積 極開展企業信用服務。 (五)建立運作機制。要建立規范的工作流程,完善相應工作機構 ;建立協調監督機制,制定配套規章制度;建設專業人才隊伍,保障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協調發展。 三、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省信息 產業廳負責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網的總體規劃和協調工作,牽頭制定并組織實施全省企業信用 信息網業務規范,指導各市信息化主管部門開展工作。省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質監局 、人行廣州分行、海關廣東分署等部門,要做好本系統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各市企業信用 信息網建設;要根據聯合監管、運轉協調的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開展信息交流,實現信息 共享和充分利用,深化信用服務。省信息中心負責企業信用信息網省級系統的網絡互聯和運 作管理,組織各市實施網絡互聯互通,并負責全省的技術支持工作。 (二)條塊結合,共同推進。各市要根據本《意見》和業務指導規范,明確建設目標和 重點,認真組織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要盡快落實具體的牽頭單位和建設單位,創造建 設條件,制定實施方案,按時按質完成建設任務。要形成合力,切實認真推進。要從實際應 用出發,加快本地網絡 資源和信息資源整合和利用,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建設。廣州、深圳、汕頭、惠州、潮州、 揭陽等市要按照業務規范要求,對已建成的企業信用信息網作相應的調整和補充,進一步規 范企業信用信息網系統運作,盡快實現互聯互通。各部門要打破行政壁壘,加強協調與配合 ,保證業務數據及時上網。要根據業務規范的要求,結合自身的業務管理特點,制定業務數 據采集、傳輸和共享的工作機制,既要滿足本系統業務管理需要,又要達到企業信用信息網 正常運作要求。 (三)落實建設資金。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市,可參照廣州 、深圳市的做法,自行籌措建設資金。韶關、河源、梅州、汕尾、陽江、湛江、茂名、肇慶 、清遠和云浮等市,可參照粵東三市試點的做法,積極籌措資金,省還將視建設情況給予適 當的補助。省信息產業廳、財政廳要根據各市的建設需求情況和財政狀況,提出資金補助的 具體方案。省級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設備和軟件采購,并實行政府采購、集中支付。各級企業 信用信息網建成后,其運行、維護所需費用,由同級政府負責解決。 (四)加強信用立法工作。省信息產業廳負責牽頭組織全省企業信用立法工作,以信用 信息公開為信用立法突破口,盡快規范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使用行為,并以此為基礎, 逐步開展信用評估與征信機構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各市要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相關 規章和管理辦法,切實做好企業信用信息網絡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