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府〔2010〕172號 |
━━━━━━━━━━━━━━━━━━━━━━━━━━━ |
關于2009年度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 評價結果和表彰優秀單位的通報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粵發〔2008〕4號),加快推進我省產業轉移工作,按照省政府《印發廣東省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評價辦法的通知》(粵府函〔2010〕132號,以下簡稱《考評辦法》)要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會同省雙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同組織開展了2009年度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工作?,F將考核評價結果進行通報,并對獲得優秀等次的地級以上市政府和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予以表彰。 一、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評價結果 ?。ㄒ唬└鞯丶壱陨鲜姓荚u結果。 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2009年度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結果全部達標,具體考評情況如下: ? 根據《考評辦法》有關規定,特對評定為優秀等次的廣州、佛山、韶關、湛江、潮州、汕尾、肇慶等7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和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山(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等4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予以全省通報表彰。 二、考評結果分析 ?。ㄒ唬┊a業轉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各地各園區產業轉移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轉移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到位、組織管理得力,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組織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本次考評中政策措施類的考核指標中,僅少數地級以上市政府在資金安排計劃、項目引進計劃等指標上被扣分;考核的13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組織管理類的指標均得到滿分14分。 2.珠三角地級以上市合作共建力度進一步加強。 一是珠三角各市均已派員(政府副秘書長或處級以上干部)到合作共建省產業轉移示范園所在地政府或園區任職或掛職,參與園區管理。二是合作共建資金支持力度加大。珠三角各市落實的2009年度共建資金均已達到或超過《關于抓好產業轉移園建設加快產業轉移步伐的意見》(粵府〔2009〕54號)要求的1億元。三是合作招商工作得到加強。2009年珠三角各市與合作共建方共聯合舉辦了30多場次規模較大的招商引資會和招商考察活動。四是推動大型工業項目及項目組團轉移入園工作取得進展。2009年珠三角地區共推動4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項目或項目組團進入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對園區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對產業轉移工作的認識進一步提高。 一是珠三角地區對產業轉移的認識不斷提高,推動產業轉移的積極性也不斷增強。除按規定落實產業轉移工作機構、專項工作經費、共建省產業轉移示范園的資金投入外,一些市還主動設立本市產業轉移獎勵資金,如佛山市2009年安排了2000萬元用于獎勵本地企業向合作共建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轉移。二是欠發達地區和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科學發展的意識有所提高。各市逐漸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注重對園區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提高了轉移項目的準入門檻,同時堅持產業集聚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積極打造產業集群。從考評的情況看,各市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新增單位生產總值(GDP)消耗新增建設用地均低于所在市平均水平,考評的13個省產業轉移示范園中,在園建成項目全部符合用地、建筑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投資強度、單位面積稅收等方面的規劃要求,并按要求通過環評,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也明顯加快。三是省產業轉移園產業集聚發展意識不斷提高。13個省產業轉移示范性園中,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產值的比例全部超過了50%,其中10個園區每畝土地面積產出工業增加值達到了60萬元以上。 4.產業轉移工作效果進一步顯現。 從珠三角產業轉出市看,一是注重利用產業轉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如,廣州市利用部分工業企業退出后的廠區建設33個創意產業園,每年可實現產值120億元;佛山市南莊鎮通過轉移陶瓷生產企業,逐步形成陶機制造、陶瓷研發、商貿會展、總部基地等多種形態并存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陶瓷產業產值不降反升,同時也一舉摘掉了污染帽子,成為環境優美的宜居城鎮。二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市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下降,人均GDP增長率逐步提高,珠三角地區2009年人均GDP增速僅比GDP增速低0.4個百分點,東莞市則實現了人均GDP增速高于GDP增速4.7個百分點的大逆轉。三是珠三角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東莞、珠海、廣州市2009年現代服務業占全市GDP比重比上年分別提高了3.62個百分點、2.62個百分點、1.15個百分點,深圳市2009年高技術制造業占全市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09個百分點,中山、佛山市2009年先進制造業占全市GDP比重比上年分別提高了1.50個百分點、0.64個百分點。 從產業轉移承接地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已經成為帶動當地發展的增長極,帶動粵東西北地區經濟增速全面超越珠三角地區,同時也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康的重要載體。一是園區工業增加值快速增長。2009年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增加值總計超過290億元,同比增長21%,占粵東西北地區工業增加值總和的9.4%.15個產業轉移承接市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10%以上的有5個,其中汕尾市園區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6.41%。各市園區工業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長,15個市中8個市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30%;11個市的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量占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量比例超過10%,其中7個市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量占全市增量比例超過了20%,河源市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量占全市比例高達46.85%。二是省產業轉移示范園工業稅收大幅增長,對當地財政貢獻日益凸顯。13個省產業轉移示范園中,6個園區工業稅收增速超過100%;9個園區工業稅收增量占所在市工業稅收增量的25%以上;4個園區工業稅收占所在市工業稅收的比例超過10%,其中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工業稅收占全市工業稅收的比例達到52.2%.三是引進項目質量不斷提高。欠發達地區充分利用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載體作用,推動工業入園和集聚集約發展,大型工業項目不斷增多,僅2009年入園立項大型工業項目(項目組團)就達22個。四是園區吸納了大量本地勞動力。截至2009年底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總計吸納就業達40萬人,今年參加考評的13個省產業轉移示范園吸納本地勞動力數量占比全部超過40%,其中10個園區本地勞動力數量占比超過了6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轉移過程中產業對接和合作共建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項目入園速度明顯加快,但相當比例項目并非來自珠三角地區,來自合作共建方的項目更少。珠三角產業轉出市中,除了個別市開展了摸底調查、建立了初步的產業轉移企業信息數據庫外,大多數地級以上市對本市范圍內企業轉移意向的情況缺乏了解,有序引導的目的性、方向性不強。珠三角地區政府派往合作共建方的掛職人員在全面參與園區建設管理、切實發揮作用方面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2.部分市違規使用產業轉移專項資金。部分市未及時足額將6000萬產業轉移外部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2008-2012年每個市1億元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專項資金、各有關市中標的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5-10億資金用于省認定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將部分資金用于非省認定的園區和與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無直接關系的本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符合省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的使用方向。 3.部分園對環保設施建設不夠重視。部分園區尤其是縣域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環?;A設施建設進展緩慢,目前僅有少數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按照要求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多數園區仍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企業自身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污水處理。 4.園區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園區在開發建設之初為了加快引進項目,放松了單位面積投資的要求,部分項目出現土地閑置現象,不符合集約節約用地要求。少數地方在沒有用地指標的情況下違規使用土地,對產業轉移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園區用地報批手續時間長,審批效率不高,有的項目雖然簽訂了入園投資協議,但在用地審批上耗費半年甚至一年時間,影響了項目入園開工建設的進度。 5.園區招商引資工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承接的項目不少,但是大型工業項目和優質、帶動能力強的項目不多,2009年承接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項目不足承接項目總數的5%。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