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珠江三角洲地區
旅游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旅游局反映。
?
?
省府辦公廳
2014年11月24日
?
?
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一體化規劃
(2014-2020年)
目 錄
前言1
一、發展背景………………………………………………………………1
(一)優勢條件……………………………………………………………1
(二)存在問題……………………………………………………………2
二、總體要求與總體目標3
(一)總體要求……………………………………………………………3
(二)總體目標……………………………………………………………3
三、構建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4
(一)強化廣州、深圳兩大旅游中心地位………………………………5
(二)加強三大經濟圈旅游合作…………………………………………6
(三)推進珠三角重點區域旅游合作……………………………………9
(四)攜手港澳推進旅游一體化合作……………………………………16
(五)推進多層次區域旅游合作…………………………………………17
四、促進珠三角旅游要素流通和資源優化配置…………………………18
(一)協調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18
(二)強化旅游市場整體化營銷…………………………………………19
(三)加快智慧旅游平臺建設……………………………………………21
(四)構建旅游交通無障礙網絡…………………………………………23
(五)統籌旅游集散中心網絡建設………………………………………25
(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27
五、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機制創新……………………………………29
(一)創新粵港澳旅游深入合作機制……………………………………29
(二)加大重大旅游項目扶持力度………………………………………30
(三)推進重點旅游企業優惠政策………………………………………30
(四)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政策…………………………………………31
(五)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31
(六)便利郵輪出入境及投資合作………………………………………32
六、工作保障措施…………………………………………………………32
(一)強化組織領導………………………………………………………32
(二)加強協調對接………………………………………………………32
(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33
(四)強化智力支持………………………………………………………33
(五)建立健全法規………………………………………………………33
(六)加強宣傳發動………………………………………………………33
?
附件:
1.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一體化建設推進計劃表34
2.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一體化建設重大項目表37
?
?
前 言
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珠三角規劃綱要》)和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我省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建設旅游強省的決定》要求,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進程,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進一步增強珠三角核心競爭力,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的規劃范圍是,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和肇慶九市為主體,輻射粵東西北地區,并將與港澳合作愿景內容納入規劃。規劃近期從2014年至2015年,中期從2016年至2017年,遠期從2018年至2020年。
一、發展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旅游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3年,珠三角旅游總收入占全國的1/5強,已成為全國旅游業發展基礎最好、發展環境最優越、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具備旅游一體化創新發展的優勢。
(一)優勢條件。
——區位條件優越。珠三角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我國南大門,擁有面向國際、輻射全國的密集立體交通網絡和現代化港口群,對我國入境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經濟基礎雄厚。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市場化程度較高,其強大的經濟活力和輻射力為旅游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支持。
——資源稟賦優良。珠三角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特色鮮明,擁有適宜發展旅游的品質和條件。
——配套設施完備。珠三角交通、酒店等配套設施完備,以城軌、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交通一體化格局已經形成,為旅游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一體化基礎好。珠三角各市地域相鄰,文脈相融,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機制。改革開放之初,珠三角就開創了區域旅游合作的先河;20世紀末,“粵港澳大三角旅游區”的構想逐漸演化為“大珠三角”區域旅游合作實踐。
(二)存在問題。
——常態化的區域綜合協調機制尚未完善,多部門間協調難度大。
——區域整體旅游形象模糊,缺乏有影響力的旅游產品體系。
——旅游產業要素體系有待完善,產業間融合、旅游企業的市場活力和產業影響力亟待加強。
——區域集散中心網絡化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區域旅游的交通銜接仍需提升完善。
——區域智慧旅游信息平臺建設尚需加強。
——區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區域旅游合作創新政策機制有待突破。
二、總體要求與總體目標
?。ㄒ唬┛傮w要求。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依托珠三角現有經濟基礎,充分利用商務旅游優勢,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契機,促進旅游資源整合和區域間合作,將珠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旅游集散樞紐區。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整合區域特色旅游資源,充分利用144小時便利簽證和72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將珠三角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旅游集散樞紐區。
——建設全國旅游綜合改革創新示范先行區。發揮廣州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推進珠三角在加快旅游發展方式轉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全國旅游綜合改革創新示范先行區,為全國旅游改革發展提供先行經驗和示范。
?。ǘ┛傮w目標。
按照總體要求,著力構建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促進珠三角旅游要素流通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
到2015年底,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初見成效。珠三角各市旅游合作進一步提升,重點區域旅游開發合作有序推進;旅游市場營銷一體化逐步深入;推進廣州智慧旅游城市示范市建設,建立珠三角旅游信息平臺;建成廣州、深圳、珠海一級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到2017年底,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基本成型。珠三角各市旅游合作全面提升,重點區域旅游開發合作初見成效;旅游市場營銷一體化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廣州、深圳、珠海智慧旅游城市,形成珠三角旅游共享信息平臺;多層次旅游集散體系基本建成;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
到2020年底,珠三角旅游一體化深度發展。珠三角實現旅游要素無障礙流動,建成旅游集散網絡體系,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善,建成珠三角智慧旅游城市群。
三、構建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
按照珠三角優化發展的總體要求,依據各地區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統籌區域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內外發展更加協調的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具體包括:珠三角內部合作:“雙芯驅動、三圈推進、三帶突破”。強化廣州和深圳在珠三角旅游一體化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旅游圈深度合作;推進藍色濱海旅游帶、黃金水道旅游帶、綠色生態旅游帶三大重點區域合作。
珠三角外部合作:“兩區攜手、一環輻射、多層推進”。攜手港澳共同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輻射帶動粵東西北旅游加快發展;推進多層次區域旅游合作。
?。ㄒ唬娀瘡V州、深圳兩大旅游中心地位。
廣州、深圳要在珠三角旅游一體化中起龍頭帶動作用,兩市的主要功能定位如下:
1.廣州。
——綜合吸引中心: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發揮旅游綜合吸引作用,重點推進“郵輪游艇旅游基地”、“珠江黃金旅游帶”、“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環城旅游休閑度假帶”四大旅游工程,著力增強廣州旅游綜合吸引力與競爭力,加快落實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相關配套措施,率先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先進、國內一流水平的旅游中心城市。
——區域集散和服務中心:發揮廣州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和白云機場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作用,在綜合交通節點建立大型現代化游客集散中心,輻射珠三角及粵東西北地區,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著力提升廣州區域集散中心和服務中心地位。
2.深圳。
——出入境集散中心:強化深圳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地位,推進深港同城建設,發揮深圳在香港與珠三角旅游市場合作中的獨特作用,使其成為內地居民赴香港旅游、香港居民到內地旅游的重要集散地。強化深港旅游一體化,利用144小時及郵輪游艇出入境便利簽證政策,發揮出入境集散中心作用,打造“濱海浪漫、主題公園、文化創意、運動休閑、都市風情”五大旅游主題,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創新輸出中心:充分發揮深圳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改革“試驗田”的作用,進一步支持大型旅游文化企業創新發展,推動其走出深圳布局全國,逐步成長為世界級旅游集團,使深圳成為全國旅游創新及品牌輸出中心。
?。ǘ┘訌娙蠼洕β糜魏献?。
強化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旅游產業的優勢互補和合理布局,實現經濟圈內部及相互之間的旅游共建共享,廣佛肇逐步拓展與清遠的合作,深莞惠逐步拓展與汕尾、河源的合作,珠中江逐步拓展與陽江的合作。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區域旅游品牌。
1.廣佛肇旅游合作。
——完善旅游合作機制:在三地政府聯席會議框架下進一步推進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旅游合作機制,推進落實《廣佛肇旅游發展專項規劃(2011-2020)》。
——加強旅游營銷合作:推出珠江口岸“廣府文化。嶺南山水”的國際旅游品牌,共同培育廣府文化,打造以廣州千年商都、佛山舞獅嶺南、肇慶山水生態為核心主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通過三市整體聯合營銷、客源地促銷等方式聯合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
——推進重點區域合作:推進廣佛核心文化區、西江旅游帶、環鼎湖山區三大重點旅游區域合作。(1)廣佛核心文化區:發揮廣佛兩市千年商都、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資源,統籌發展以廣州中心城區和佛山中心城區為主體的廣府文化發源地,打造廣佛核心文化區,共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2)西江旅游帶:按照《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要求,廣佛肇三市推進西江旅游帶的先行合作,打造跨區域河流合作典范,構建西江旅游休閑集聚帶;(3)環鼎湖山區:依托鼎湖山生態區,將環鼎湖山的肇慶兩區兩市(鼎湖、端州、高要、四會)區域旅游帶打造成為山水觀光與城市休閑的融合典范。
2.深莞惠旅游合作。
——完善旅游合作機制:在三地政府聯席會議框架下進一步推進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旅游合作機制,推進落實《深莞惠旅游發展與產業一體化合作規劃(2012-2025)》。
——加強旅游營銷合作:推出珠江東岸“都市旅游。濱海度假”的國際旅游品牌,聯動香港,共同培育都市文化,打造以深圳濱海都市、東莞商務休閑、惠州生態度假為核心主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通過三市整體聯合營銷、客源地促銷等方式聯合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
——推進重點區域合作:推進環大亞灣區、前海-長安區、坪清新邊界合作區三大重點旅游區域合作。(1)環大亞灣區:深惠兩市加快制定濱海旅游開發的實施性規劃,統籌開發重點和步驟,合理布局開發項目,聯動香港,共建國際級濱海旅游區;(2)前海-長安區:深莞兩市按照前海新區打造世界級金融中心和長安新區打造濱海商務新城的定位,將旅游元素融入規劃,為都市濱海旅游預留發展空間,共建環珠江口東岸宜居灣區;(3)坪清新邊界合作區:作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區和開發生態低碳旅游的潛力地區,深莞惠三市制定發展戰略,啟動一批旅游項目,使三市成為旅游合作示范區。
3.珠中江旅游合作。
——完善旅游合作機制:在三地政府聯席會議框架下進一步推進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旅游合作機制,編制實施《珠中江旅游一體化規劃》。
——加強旅游營銷合作:推出珠江西岸“僑鄉文化。海濱溫泉”的國際旅游品牌,聯動澳門,共同培育僑鄉文化和香山文化,打造以珠海浪漫濱海、中山偉人故里、江門第一僑鄉為核心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元化旅游休閑勝地。通過三市整體聯合營銷、客源地促銷等方式聯合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
——推進重點區域合作:推進大廣海灣區、珠中濱海區、環天露山區三大重點旅游區域合作。(1)大廣海灣區:江珠兩市統籌開發重點和步驟,統籌游艇業發展,聯動港澳,共建國際級濱海運動體驗旅游區;(2)珠中濱海區:珠中兩市充分利用灣區濱海人文風情,打造珠江口西岸濱海休閑長廊;(3)環天露山區:依托天露山生態資源,打造環天露山三市四縣區域旅游帶,使之成為廣東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合作區。
(三)推進珠三角重點區域旅游合作。
珠三角具有“外圈山-中部江-內圈海”的地理格局特色,形成了以“三山三江三灣”為代表的綠色生態旅游帶、黃金水道旅游帶、藍色濱海旅游帶。通過構建“上山出江入海”的山水旅游大格局,建立系統的生態文明體系,探索以區域為整體推進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和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建立以旅游經濟為主體的旅游功能區,把三大旅游帶打造成珠三角跨區域重點旅游合作示范區。
1.綠色生態旅游帶。編制實施《環南昆山旅游區發展規劃》、《環鼎湖山旅游區發展規劃》、《環天露山旅游區發展規劃》,以珠三角西部、北部、東部三大山脈的森林生態體系為主體,重點推進環南昆山(生態度假山)、環鼎湖山(生態休閑山)、環天露山(生態文化山)區域旅游合作,強化森林旅游品牌建設,形成三大山地生態旅游帶,打造全球知名的生態休閑度假型目的地。
?。?)環南昆山旅游帶。包括廣州、惠州兩市四地(龍門、博羅、從化、增城)。
——構建環南昆山無障礙生態旅游圈:近期高標準、高起點謀劃好惠州市(龍門)環南昆山森林溫泉度假旅游產業集聚區,中遠期與惠州市羅浮山、廣州市從化、增城等區域深入合作,推進廣惠兩市四地旅游合作,共同構建環南昆山旅游產業帶和無障礙生態旅游圈,將其建成全省生態旅游產業示范區域和山區生態旅游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創建國際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
——打造環南昆山世界級溫泉養生度假集聚帶:推進以龍門溫泉帶、從化溫泉谷、增城溫泉區為代表的溫泉養生產品集聚區建設,整合打造成為世界級溫泉養生度假目的地。
(2)環鼎湖山旅游帶。包括肇慶兩區兩市(鼎湖、端州、高要、四會)。
——打造世界級生態型旅游目的地:構建以鼎湖山生態資源為核心,以西江生態景觀帶為軸線,以九龍湖-鼎湖山東大門-云頂-硯洲島-羚山濕地-硯陽湖為旅游內環,以端州七星巖風景區-高要生態農業-四會鄉村文化為旅游外環的環鼎湖山旅游帶,共同打造世界級生態型旅游目的地。
——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和諧發展示范區:依托特色地理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擴容提質、景區環境提升”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和諧發展示范區。
(3)環天露山旅游帶。包括江門、云浮、陽江三市四縣(開平、恩平、新興、陽春)。
——打造山地旅游休閑高地:整合天露山脈資源,聯合發展,近期重點打造錦江源、孔雀湖、禪龍峽等核心生態景區,打造山地生態旅游增長極,成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
——推進環天露山文化旅游產業帶合作:形成以僑鄉文化(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禪文化(新興廣東禪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溫泉文化(恩平地熱溫泉群)三大文化旅游帶,成為廣東文化旅游產業帶合作區。
2.黃金水道旅游帶。編制實施《珠江-西江旅游帶發展規劃》、《珠江-北江旅游帶發展規劃》、《珠江-東江旅游帶發展規劃》,重點整合西江、北江、東江等珠江三大水系區域的自然、人文、經濟資源,加強區域旅游整體布局和聯動協作,形成西江-游艇休閑河、北江-游船觀光河、東江-城市夜游河三大生態旅游功能河流。近期啟動以西江為示范的旅游休閑帶建設,逐步推動北江和東江旅游休閑帶發展,共同打造國內知名的江河旅游目的地,為全國內河流域地區科學發展提供示范。
?。?)西江旅游休閑帶。
——打造西江旅游發展軸:在廣東境內,形成上段(肇慶、云?。┥鷳B游、中段(佛山)城鄉游、下段(珠海、中山、江門)游艇游等旅游功能格局,重點發展水上旅游、游艇旅游、綠道旅游和自駕旅游四大主題旅游產品。
——構建旅游休閑集聚帶:重點推動肇慶西江三峽游、佛山南海國家旅游產業集聚(實驗)區及高明西江新城國際游艇俱樂部、江門濱江城市休閑客廳、中山神灣盛世游艇會及十里堤岸游艇會、珠海橫琴旅游島等西江旅游休閑產業集聚區發展。
——探索西江旅游合作聯盟:探索成立西江區域旅游合作聯盟,推動與廣西旅游合作,把西江打造成跨區域河流合作典范。
?。?)北江旅游休閑帶。
——打造北江旅游發展軸:形成上段(韶關)城市游、中段(清遠)峽谷游、下段(廣州、佛山)田園游等旅游特色區域,重點發展水上旅游、綠道旅游和自駕旅游三大主題旅游產品。
——推進北江水上旅游示范項目:以清遠北江游為示范,逐步推進韶關北江風情游、佛山三水北江田園游。
(3)東江旅游休閑帶。
——打造東江旅游發展軸:形成上段(河源)田園游、中段(惠州)城市游、下段(東莞)水鄉游等旅游特色區域,重點發展水上旅游、綠道旅游和自駕旅游三大主題旅游產品。
——提升東江游三大精品:重點推動惠州東江-西湖水上城市游、東莞東江水鄉游、河源東江畫廊游。
3.藍色濱海旅游帶。依托珠三角南部近海水域、海岸帶和近海島嶼組成的“三灣”,借助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政策優勢,建設環珠江口灣(生活休閑灣)、環大亞灣灣區(生態度假灣)、大廣海灣區(運動體驗灣)三大濱海旅游功能灣區,將珠三角“三灣”藍色濱海帶打造成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
(1)環珠江口灣濱海旅游帶。
——總體思路: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中山五市共同編制《環珠江口灣濱海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重點推進游艇、郵輪聯盟合作,東西聯動環大亞灣和大廣海灣,把環珠江口灣濱海旅游帶建設成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的濱海旅游合作區,打造成世界一流濱海休閑幸福灣區。
——發展布局: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南山半島、珠海橫琴為三大核心,以珠中濱海區-深莞濱海區為兩大片區,以萬山群島為一島群,形成“三核心兩片區一島群”旅游發展布局。①廣州南沙:建設以蕉門河兩岸為中心,東部、北部、南部三個片區為重點的旅游格局,發展濱海旅游休閑、生態旅游、濕地文化生態旅游、水鄉文化旅游,培育郵輪、游艇等航海旅游休閑產品,打造世界級旅游休閑中心;②深圳前海-南山半島:包括前海、南山半島及深圳灣濱海帶,以前海新區建設為核心,提升濱海城市的活力和魅力,發展以蛇口太子港國際郵輪母港、華僑城歡樂海岸等為重點項目的濱海人文休閑風情長廊,打造國際級濱水型都會區;③珠海橫琴:依托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重點發展濱海主題游樂園、國際會展中心、高爾夫、生態園、濱海度假、游艇基地等精品項目,建設世界一流現代濱海文化游樂旅游區;④珠中濱海區:主要包括珠海唐家灣、中山翠亨新區,重點建設以孫中山文化為特色的翠亨國際旅游小鎮,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歷史人文生態旅游目的地;⑤深莞濱海區:主要包括東莞水鄉區、虎門-長安區、深圳沙井-松崗區,支持東莞水鄉創建國家旅游產業園,打造嶺南水鄉特色旅游示范地,發揮水鄉生態、虎門威遠島、深圳海上田園等特色,共同打造典型的珠江口都市田園型特色濱海旅游區;⑥萬山群島:堅持“一島一主題”的開發特色,注重環境容量控制和開發時序,構筑東澳-白瀝-萬山休閑度假、外伶仃-桂山觀光娛樂和擔桿-佳蓬生態旅游三大特色組團,重點建設萬山、桂山、擔桿三大海島特色旅游鎮,打造萬山群島游特色品牌。
(2)環大亞灣濱海旅游帶。
——總體思路:推動深圳、惠州兩市共同編制《環大亞灣濱海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推進環大亞灣濱海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共同開展與香港的濱海旅游合作,建立密切的港深惠濱海旅游聯系。重點推進深圳大鵬半島和惠州稔平半島特色旅游區發展,推進港深惠海上旅游航線及海島開發,東西聯動環珠江口灣和大紅海灣,把環大亞灣濱海旅游帶建設成為珠三角東岸黃金旅游帶,打造成國際級生態型濱海綜合旅游度假勝地。
——發展布局:以深圳大鵬半島和惠州稔平半島為兩大半島,以鹽田片區和大亞灣經濟開發區為兩大片區,以大亞灣海島為一島群,形成“兩半島兩片區一島群”旅游發展布局。①深圳大鵬半島:包括葵涌、大鵬、南澳等,重點發展國際商務會議、濱海度假、山地探險、海上運動,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②惠州稔平半島:包括稔山、巽寮、平海、鐵涌等,主要包括巽寮灣商務休閑組團和平海古城海洋文化小鎮組團,重點發展高端濱海度假、商務會議、海上運動、休閑地產,建設高端酒店群、特色文化商業街、高品質海景居住區、旅游風情小鎮等為主的國際知名濱海度假目的地;③鹽田片區:包括東部華僑城、大梅沙、小梅沙、鹽田中心區、鹽田港、馬巒山等,發揮東部華僑城和大小梅沙形成的旅游產業集聚效應,打造旅游海港城區;④大亞灣經濟開發區:以大亞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含淡水、澳頭、茶灣、霞涌等,形成具備高科技園區、濱海花園城鎮和度假居住等多重特征的旅游接待基地;⑤大亞灣海島群:包括三門島、大亞灣中央列島、沱寧列島等島嶼群,形成獨具海洋、人文、生態魅力的海島旅游勝地。
?。?)大廣海灣濱海旅游帶。
——總體思路:推動珠海、江門兩市共同編制《大廣海灣濱海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整合黃茅海、廣海灣、鎮海灣和上下川島等旅游資源。重點推進上下川島特色旅游區發展,推進珠海平沙、江門銀湖灣和海龍灣以及中山游艇基地聯盟合作,把大廣海灣濱海旅游帶建設成為珠三角西岸黃金旅游帶,打造成國際級濱海運動休閑度假勝地。
——發展布局:以珠海西部海岸為一岸,上下川島為兩島,銀湖灣、海龍灣、鎮海灣為三灣,形成“一岸兩島三灣”旅游發展布局。①珠海西部海岸:位于珠海西部岸線和黃茅海東岸,重點發展御溫泉-海泉灣世界級溫泉度假海岸;②兩島:重點發展休閑度假、郵輪游艇、海上運動等高端旅游產品,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海島型旅游目的地;③三灣:重點發展高端游艇基地和海岸觀光,建成珠三角西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艇旅游產業聚集區。
?。ㄋ模y手港澳推進旅游一體化合作。
1.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推動粵港澳三地建立政府高層、企業高層定期交流機制和“優質誠信粵港澳游”聯合協調機制,統籌協調三地旅游行業監管,進一步提升粵港澳旅游突發事件、旅游投訴糾紛的協同處置能力,建設旅游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把粵港澳地區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打造成全國旅游發展國際化、現代化示范區。
2.加大粵港澳三地整體營銷力度。全力推進旅游業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化落實CEPA及其補充協議有關條款中旅游領域開放措施,著力推動擴大144小時便利簽證措施和赴港旅游“一簽多行”政策實施范圍。重點加強粵港澳聯合推廣,在重點客源國開展聯合宣傳推介或聯合設立旅游辦事處,積極推廣粵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粵港澳旅游品牌。
3.推進粵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區建設。在實施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爭取近期啟動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粵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區試點建設,推動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逐步推進中山翠亨、東莞水鄉、惠州環大亞灣、江門大廣海等新區成為粵港澳旅游服務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爭取加強粵港澳在旅游大項目開發、旅游政策創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4.推進粵港澳游艇旅游合作。將港澳廣闊的游艇市場與廣東優質的游艇港灣停泊條件結合起來,爭取粵港澳游艇在口岸通關監管、游艇碼頭設置、游艇和駕駛員牌照互認、游艇活動范圍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創新粵港澳游艇通關新模式,建立粵港澳旅游出入境便捷管理措施,爭取推動粵港澳游艇旅游合作,打造游艇旅游黃金線路。加快游艇產業集群建設,爭取推動粵港澳游艇旅游合作發展。
5.推進粵港澳郵輪母港合作。充分依托香港郵輪母港的優勢,利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澳門等多個港口資源,創建粵港澳郵輪組合母港,爭取建立粵港澳郵輪旅游戰略聯盟。以組合港的形式吸引國際郵輪公司,引導國際游客在粵港澳乃至內陸范圍更廣的地區旅游,引導國內游客經由組合母港的各港區登輪,進行國際旅游,最終形成粵港澳郵輪經濟帶和產業鏈。
(五)推進多層次區域旅游合作。
1.帶動粵東西北旅游業發展。支持珠三角旅游龍頭企業到粵東西北合作,開發旅游資源,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推動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客源市場的互動,實現區域旅游市場共享。
2.推進國內區域旅游合作。加強與各省區特別是泛珠三角、環北部灣、海峽西岸、海南國際旅游島及高鐵沿線省份等重點區域旅游合作,進一步推進區域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2.推進粵臺旅游合作。落實ECFA框架協議,深化粵臺旅游交流合作。爭取增加自由行開放城市,擴大旅游合作領域,完善市場準入機制,促進旅游企業深入合作,推動旅游投資便利。
3.加強境外重點區域旅游合作。提升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旅游合作水平,推動簽訂相關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旅游合作備忘錄等整體性協議,加強與東盟、日韓及其他國際友好省州和境外主要客源市場的旅游合作,建立旅游便利簽證合作機制。擴大與亞太地區的旅游合作交流領域。
四、促進珠三角旅游要素流通和資源優化配置
?。ㄒ唬﹨f調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
——強化重要旅游規劃銜接:建立珠三角重要旅游規劃通報和協商機制,加強各市旅游規劃銜接,合理安排旅游功能分區,實現區域旅游開發一體化。各市旅游發展規劃涉及的重要事項要主動通報省主管部門;跨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和重點旅游區規劃要積極協調有關各方加強溝通和銜接,省主管部門要予以統籌、指導,強化服務。
——強化重大旅游項目協商:建立珠三角重大旅游項目開發通報和協商機制,各市重大旅游項目要通過協商來統籌安排和選址,推動項目布局一體化。入選省重點項目或總投資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旅游項目,由省主管部門召集有關各方統籌協商。
——強化重點旅游區域合作:建立珠三角重點區域合作開發溝通機制,加大對跨區域旅游資源和產品開發的投資力度與政策傾斜,推進重點區域旅游開發一體化?!叭饺秊场钡瓤鐓^域旅游合作帶建設,由省與相關市協商合作開發,整合資源、共創品牌。
——強化旅游資源保護:加強旅游景區開發規劃和旅游城市建設規劃中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沙灘、森林、濕地、溫泉、江河湖泊、綠道等生態環境敏感性強、公共屬性強的旅游資源的保護性管理。
?。ǘ娀糜问袌稣w化營銷。
1.打造整體的區域旅游品牌。
——構建珠三角旅游品牌體系。強化、整合旅游資源的優勢和特色,以“活力廣東,精彩珠三角”為核心品牌,深度推進“嶺南文化、活力商都、黃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建設,最終形成由區域品牌、景區品牌、旅行社品牌、酒店品牌、節慶品牌、購物品牌、餐飲品牌、演藝品牌、服務品牌等組成的珠三角旅游品牌體系。
——推出系列精品旅游線路。以區域內的自然旅游資源為背景,以歷史文化為線索,以商務旅游休閑產品為主體,建設若干個主題不同、功能互補的旅游亞圈。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線路和景區,重點策劃都市觀光、商務休閑、主題度假、文化旅游、森林旅游、綠道旅游、美食旅游、會展旅游、主題公園旅游等品牌旅游線路。聯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策劃開發跨境的主題旅游線路,策劃“重走絲綢之路”郵輪航線。
2.實施整體的立體旅游營銷。
——對外聯合推介。強化珠三角的整體旅游形象,擴大珠三角旅游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加強“直接營銷”,推動采取按境外游客進入珠三角(廣東)數量為主要指標的招標采購方式,委托專業公司在重點國家和地區設立珠三角(廣東)旅游代表處(宣傳推廣中心),重點針對主要入境客源國和地區加強珠三角(廣東)旅游形象和產品的宣傳推介。利用旅游營銷機構、網站等載體,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旅游節慶宣傳,聯合推介旅游產品,共同開拓國內外旅游市場。利用國內外旅游展銷會平臺聯合布展,注重“展銷合一”,提高宣傳和營銷的實效。
——對內互為客源互為市場。各市互設旅行社或分支機構;互設旅游接待與集散中心;互設旅游企業連鎖店、專賣店;定期互辦旅游交易市場、旅游推介會等,實現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互動。
——創新營銷模式。推行“省+市+企業”聯合營銷模式,調動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協商確定營銷戰略選擇和資金合作,對珠三角旅游整體形象進行統一宣傳促銷。
3.健全旅游市場管理協調機制。
——市場管理一體化。完善旅游業市場準入制度,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減少行政審批環節和事項,鼓勵旅游業的創業和投資。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旅游市場管理協調機制,實現合作區域旅游企業與本地企業的同等待遇,規范市場秩序,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旅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共同建立旅游應急處理和投訴機制,建立“黃金周”和重大節假日的旅游預警機制和重大事件通報制度,建設旅游資訊發布平臺,保障旅游消費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質量管理一體化。建立質量管理聯動機制,統一旅游服務質量規范標準,統籌開展旅游企業質量等級評定工作。逐步縮小旅游服務質量的地區差異,互認各地評定的產品等級并給予同等待遇。
?。ㄈ┘涌熘腔勐糜纹脚_建設。
1.打造珠三角智慧旅游城市群。
——近期以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建設為示范,探索智慧旅游城市建設經驗,為珠三角其它城市提供借鑒。重點推進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星級酒店、龍頭旅行社的智慧旅游建設,為旅游各行業智慧旅游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中期以廣州為示范,推進深圳、珠海智慧旅游城市建設,通過整合實現廣深珠智慧旅游一體化,為珠三角智慧旅游城市群建設提供經驗借鑒。重點推進國家4A級及以上等級旅游景區、四星級及以上等級酒店、各市大型旅行社的智慧旅游建設,進一步推進智慧旅游城市建設。
——遠期完成區域內所有城市、國家A級及以上等級旅游景區、星級酒店及旅行社的智慧旅游建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珠三角智慧旅游城市群。
2.打造智慧旅游信息服務系統。
——建設智慧旅游信息平臺:近期建立一個統一的珠三角旅游信息網站,推出“網上珠三角”,推介珠三角旅游整體形象,提供旅游景區、線路、交通、住宿、氣象、安全、醫療急救等信息和咨詢服務,實現網上預訂、旅游信息實時報送和更新,打造整合珠三角旅游企業的營銷平臺和高標準的旅游電子商務平臺。
——建設智慧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依托珠三角旅游信息平臺,利用新媒體手段,構建珠三角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整合發布營銷信息。
——建設智慧旅游質量管理系統:依托智慧旅游信息平臺,借鑒國內外旅游質量智能化管理的先進經驗,建設智慧旅游質量管理系統,推動電子合同管理服務系統的應用普及,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實現旅游行業的全程智能化監管。
——建設智慧旅游誠信平臺:依托智慧旅游信息平臺,將景區、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納入誠信評價體系之中,引導旅游企業建立和累積自身商譽,提高品牌意識,形成良好口碑,為游客和市民提供誠信的旅游和消費環境。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旅游誠信宣傳,打造旅游誠信信息公示平臺。
——建設旅游政務信息平臺:建設區域旅游政務信息平臺,負責區域旅游應急指揮、調度以及投訴處理。完善應急指揮、調度和投訴處理體系建設,實現重大旅游突發事件、旅游安全事件、異地旅游投訴等得到及時解決,區域旅游信息實現共享互換。做好風景環境資源損害事件的投訴、預警和應對措施。推進各市旅游管理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網上申請、查詢、辦理,促進政務信息公開。
(四)構建旅游交通無障礙網絡。
1.構建“兩港四網”大旅游交通網絡。以珠三角交通規劃為依據,強化內部同城化和旅游出行的便利性,打造“兩港四網”(兩港即空港、海港,四網即城際軌道網、高速公路網、休閑綠道網、濱水藍帶網)的立體化大旅游交通格局,構建旅游快速交通走廊。
——空港:依托珠三角三大機場,聯動香港和澳門機場,完善異地候機樓建設,使其成為共享共用的配套設施和遠程客源通道,共同打造珠三角空港品牌,豐富大珠三角多通道區域旅游體系。
——海港:在環珠江口灣、環大亞灣、大廣海三個主要灣區打造具有濱海風情的藍色水上交通帶。重點發展郵輪、游艇和游船旅游,打造海上旅游走廊和旅游產品。
——軌道交通網:完善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主樞紐,覆蓋區域內主要城鎮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
——高速公路網:優化高速公路網功能,加強高速公路與其他公路的銜接,實現主要旅游集散地(港口、機場、鐵路樞紐、客運站等)與高快速路出入口的快捷連接。
——休閑綠道網:通過綠道整合串聯各市的主要景區景點,發揮綠道網集交通、運動、休閑和旅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效益,打造珠三角綠道旅游休閑品牌產品。加強建設與管理,形成綠道網開發運營與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
——濱水藍帶網:依托海岸帶和珠江水系構筑灣區濱水藍帶網,推進濱水旅游碼頭建設,完善相關口岸功能,新增旅游口岸。吸引鼓勵各方投資經營碼頭、客輪、游輪等旅游交通設施和項目。
2.加快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建設。
——做好旅游交通對接:構建城際客運公交化的區域公交網,逐步實現高速路“一張網”收費,公交、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一卡通”服務,強化水陸空交通系統的銜接,構建便捷高效的旅客集散樞紐和進出通道,實現游客在交通樞紐各種交通方式間的無縫對接與換乘。
——優化旅游交通線路:鼓勵開設城市中心城區、交通樞紐與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之間的快速旅游交通線路。結合旅游集散中心建設,開通珠三角旅游專線,實施旅游觀光巴士示范工程。開通海上旅游交通航線。
3.建設規范統一的旅游標識系統。
——編制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景區(點)道路交通指引標志標識設置規范》。
——推進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導標識、旅游交通導覽圖為重點的旅游交通引導標識系統。在高速公路出口及通往旅游景區(點)各連接道路交叉口附近設置旅游交通指引標志標識。近期推進國家4A及以上等級旅游景區標識上高速公路;中期推進3A及以上等級旅游景區標識上國道和省道;遠期將3A及以上等級旅游景區、市級以上博物館與重要文化場所等標志性旅游場所標識納入城市交通標識標牌體系建設。
——根據旅游景區(點)在路網中的重要程度、指引方式、引導范圍和旅游資源要素價值、旅游景觀市場價值、旅游交通需求,將旅游景區(點)分類,對不同類型旅游景區(點)明確引導范圍,按照國家或地方標識標準統一設置。
4.建設自駕車游服務體系。
——選擇一些條件相對成熟的自駕車目的地開展自駕車營地試點建設,在設施標準和服務規范方面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汽車營地。
——鼓勵旅行社積極參與自駕車旅游市場開發運營,形成以旅游社和汽車俱樂部為組織主體,以汽車旅館為住宿載體,以汽車營地為中轉中心,以品牌化、網絡化的汽車租賃為產業服務基礎的自駕車游服務體系。
(五)統籌旅游集散中心網絡建設。
1.做好旅游集散中心體系設計指引。
——編制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集散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引》。
——結合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將旅游集散體系納入城市公共服務支持體系,在旅游客運和公交政策、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予支持。
——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原則,采用政府扶持、行業支持、企業運作方式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各級政府可在集散中心選址、啟動建設、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市場主體培育,通過企業化運作,不斷完善功能,拓寬收益渠道,確保旅游集散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2.推進旅游集散中心網絡建設。
——根據國家旅游局頒布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級劃分與評定》,逐步推進珠三角多級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建設。近期建設廣州、深圳、珠海一級綜合性旅游集散中心,推進廣州南站、深圳北站、珠海城區建設一級旅游集散中心,中期完善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和肇慶二級旅游集散中心,遠期在主要交通站點、旅游城鎮和大型景區等建設三級旅游集散中心。到2020年底,珠三角形成以公共交通為基礎、旅游集散中心為節點、通達各旅游景區的三級旅游集散體系。詳見下表。
?

?
——在建立珠三角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基礎上,爭取逐步推進與港澳及粵東西北旅游集散中心的銜接。各旅游集散中心簽署聯網合作協議,實行資源共享、統一平臺、聯網售票,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綜合服務。
3.推進三大交通網集散功能建設。
——完善軌道樞紐旅游集散中心。利用珠三角軌道網、鐵路網,在主要接駁口設立旅游集散中心,做好交通銜接,開通旅游專線巴士,逐步形成由珠三角軌道網和鐵路網連通的旅游集散中心網絡,爭取與香港、澳門軌道集散中心銜接。
——增強機場旅游集散功能。進一步加強與香港、澳門兩大國際機場的協作,完善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逐步發展佛山、惠州等支線機場,構筑干支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機場體系,逐步開辟專門區域,建設旅游集散中心。
——延伸客運港口旅游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珠江水系沿岸客運港口建設,爭取加強與香港、澳門客運碼頭的聯系,盡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客運港口體系。依托廣州南沙和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碼頭,逐步完善港口旅游集散中心功能。
?。┩晟坡糜喂卜阵w系建設。
1.推進旅游咨詢服務體系建設。
——創新旅游咨詢運營模式:加強對旅游咨詢中心的統一規劃和監管,各級政府在場地選擇、租賃和整體裝修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鼓勵各地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旅游咨詢中心公共公益信息咨詢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完善公益型旅游咨詢網點的建設:依托智慧旅游信息平臺體系,在口岸、機場、火車站、客運碼頭等公共場所及相關單位為公益型旅游咨詢網點建設提供便利。在星級旅游飯店、A級旅游景區、口岸、碼頭等公共場所,增加公益旅游宣傳品、旅游地圖、旅游指南等的派發和陳列數量。推動珠三角設立旅游服務呼叫中心,以統一的服務號碼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
2.推進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體制機制,強化旅游安全風險防范,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安全風險的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研究制定重點景區氣象災害風險目錄。加強旅游安全監管,落實旅游安全責任,加強宣傳教育與培訓。完善各類旅游接待單位的應急救援設施設備與服務,強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探索建立一批旅游應急救援基地,增強旅游應急處置能力。繼續推動實施旅行社責任保險統保示范項目,進一步完善旅游保險體系,強化全社會旅游保險意識。
3.推進旅游惠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更多的旅游資源優惠或免費開放,鼓勵推出更多優惠和便民措施。完善城鎮旅游功能,推進惠民休憩環境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推進無障礙設施、旅游廁所、景區停車場、城市旅游線路泊客點、旅游標識系統等旅游便民服務設施的建設。
4.推進區域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健全和完善區域旅游標準體系,鼓勵區域內旅游城市和旅游企業引進和采用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相關標準,并在區域內推廣和實施。鼓勵相關城市和旅游企業申報制定、修訂相關地方旅游標準,并予以推廣;鼓勵相關旅游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示范工程和標準化良好行為單位建設。重點推進旅游企業管理、環境衛生、旅游安全、節能環保等地方性標準建設。
5.推進旅游行政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參與、旅游行業內部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強政策共享、信息共享。建立以游客滿意度為核心的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和以獎懲機制為主要抓手的旅游業信用體系,不斷提高投訴受理率、辦結率和滿意率,健全非訴訟的爭端解決機制。推進信息服務、交通便捷服務、安全保障服務等方面的區域協作,打造安全、便利、優質的旅游環境。
五、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機制創新
(一)創新粵港澳旅游深入合作機制。
1.以申建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為契機,爭取國家支持在自由貿易園區內的港資、澳資旅行社享受國民待遇,以合資、合作、獨資等形式從事中國公民出境游業務;支持港澳以外的外資旅行社以合資形式從事中國公民出境游業務。
2.推進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的粵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區試點,出臺進入香港和澳門的國際游客免簽進入三大示范區停留的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批準設立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兩大免稅購物中心,并適時將該政策應用于周邊區域,打造“購物天堂”。
?。ǘ┘哟笾卮舐糜雾椖糠龀至Χ?。
1.對列入省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重大旅游建設項目和生態旅游項目用地給予支持,優先保障用地需求;按照《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和支持我省大型骨干企業壯大規模增強實力的指導意見》,對大型骨干企業投資鼓勵發展類旅游產業項目,且單個項目投資額超過5億元的,由省、市協調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
2.在部省共建節約集約用地示范省的框架下,圍繞我省旅游產業用地需求特點,優先保障旅游用地。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等相關規劃時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需要,合理安排旅游產業發展用地。
(三)推進重點旅游企業優惠政策。
1.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我省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建設旅游強省的決定》等文件在財政、稅收方面的相關扶持政策,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推廣、人才培訓、旅游扶貧、規劃編制、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支持旅游企業向中央和省申報有關資金。
2.按照有關規定,對省重大旅游產業集聚區、旅游重點項目建設落實相應的稅費優惠政策。對酒店、景區景點等旅游企業的用電、用水,逐步落實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標準收費。珠三角先行推進具體政策的制定實施,近期推動此優惠政策在珠三角五星酒店、4A以上景區、郵輪碼頭、游艇產業園等項目落實。
(四)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政策。
1.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推動設立相關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旅游企業積極進入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金融企業支持旅游業發展,建立中小企業“聯?!焙吐糜尉皡^門票抵押貸款制度。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
2.鼓勵旅游企業跨地區布局、并購和連鎖經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區域內旅游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大型旅游企業“走出去”,通過資本、人才、管理、品牌等輸出方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開發國際旅游市場。
(五)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
爭取將粵港澳游艇通行納入到粵港澳合作的框架中,三地共同爭取中央支持推進粵港澳游艇自由行,重點突破粵港澳游艇在口岸通關、監管查驗、游艇碼頭設置、游艇和駕駛員牌照互認、游艇航行區域規劃等方面的政策難點,爭取實現港澳游艇在珠三角航行和停泊便利化,為粵港澳特色旅游產品開辟“一程多站”的旅游線路。近期啟動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先行先試,未來逐步延伸到珠三角及廣東其他區域,實現粵港澳游艇自由行。
?。┍憷]輪出入境及投資合作。
1.推進郵輪出入境便利:放寬中國公民在境內登船搭乘國外郵輪的管理限制。參照國際慣例,實行一系列符合國際慣例的郵輪抵離港政策。簡化郵輪陸上補給、維修等通關程序,全面提升郵輪經濟環境與管理系統的開放性。
2.爭取郵輪過境免簽政策:參考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廣州、深圳郵輪母港先行實施免簽政策。
3.加大郵輪投資合作力度:放寬國外郵輪公司設立獨資或控股公司的管理限制,加強與國際郵輪代理商的合作。鼓勵國內外著名郵輪公司將全球或區域總部遷往珠三角并在珠三角登記注冊所屬郵輪,吸引郵輪公司在我省設立辦事處,推動經營郵輪業務的企業或個人成立郵輪旅行社,制訂發展郵輪業務的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動郵輪產業發展。
六、工作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領導。依托省旅游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協調機構,建立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重點研究珠三角旅游政策制定、旅游宣傳推廣、旅游信息化實施、重大旅游項目布局等事項,研究制定本規劃實施方案、階段目標及行動計劃體系,并進行評價和績效考核。推進實施規劃相關工作情況納入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年度評估考核。
?。ǘ┘訌妳f調對接。進一步完善廣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個旅游圈的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珠三角九市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落實相關工作部署,共同制定和實施行動方案,共同協商處理旅游一體化方案執行中的矛盾和問題。在議事規則上進一步制度化、常規化,采取輪值主席制度。
(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在政府引導下,整合各市相關行業協會,組建珠三角旅游行業聯盟,定期召開會員大會,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制定有利于珠三角旅游行業發展的行業規范、經營規則,在對內、對外商業活動中協同行動,促進珠三角旅游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四)強化智力支持。成立珠三角旅游一體化發展咨詢專家小組,集聚各領域專家學者為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建言獻策,對規劃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提高規劃實施的科學性。
(五)建立健全法規。進一步完善珠三角旅游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相關法規,加大旅游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供旅游法律援助、咨詢等便利服務。
?。┘訌娦麄靼l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宣傳媒介的作用,加大對規劃的宣傳解讀力度,營造共同推動珠三角旅游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