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
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5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計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2015年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推動形成依法應急、高效應急、創新應急新常態重要的一年。各地、各有關單位要按照《2015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計劃》有關要求,制訂相關工作計劃,強化責任擔當,共同推動實現人民群眾放心、滿意的“大應急”,開創應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
?
省府辦公廳
2015年2月3日
?
?
2015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計劃
2015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認真落實省委書記胡春華,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應急委主任朱小丹到省政府應急辦調研重要講話精神,緊密圍繞“加強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目標,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以構建“大應急”為核心,以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為重點,以推動提升應急管理社會化水平為抓手,以提高應急處置水平為方向,全力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全過程標準化,全面提升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為我省加快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最有效的應急服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
(一)加強應急管理法規體系建設。推動系統研究強化應急管理立法工作,健全完善應急管理法規體系;及時制訂、修訂相關法規,提高法規之間的銜接緊密度和一致性;繼續推動應急管理相關法規、配套制度出臺和修訂完善,推進應急管理工作法治“全覆蓋”。
(二)加強應急管理法治實施體系建設。堅持法治思維,提高對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水平;嚴格依法依規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善后恢復工作,確保應急管理工作有法必依;定期會同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派出督導組,指導督查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實施情況。
(三)大力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廣泛開展應急管理法治宣傳普及活動,提高全社會應急管理法治意識;教育、引導公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成為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的積極踐行者和監督者。
二、加快構建“大應急”格局
(一)力爭應急管理體制創新有新突破。通過全面總結和推廣深圳市構建“大應急”成功經驗努力推動應急管理體制創新,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樞紐作用;認真總結推廣清遠市全面建設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綜合服務站的創新經驗,有效解決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建設“最后一公里”問題,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二)不斷完善軍地應急管理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管理部門與國防動員部門溝通、銜接,實現應急管理體系與國防動員體系有效融合;抓緊出臺建立軍地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指導意見,進一步提高軍地協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三)充分發揮省應急指揮中心樞紐作用。加快推進省應急指揮中心與各地、各有關單位應急指揮中心、現場應急指揮中心互聯互通,建立健全指揮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指揮機制;建立全省應急管理數據庫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全省各級、各類應急管理相關數據動態管理、實時更新;加強協同會商,實現跨平臺、跨部門、跨地域“應急一張圖”。
三、科學編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
(一)認真總結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通過發放調查表、深入基層調研等方式,認真總結評估各地、各系統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全面摸清全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有什么”,為編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奠定基礎。
(二)認真研究提出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目標。通過“百人百場”應急知識宣講活動、“百名應急管理專家進基層”活動,依托專家、宣講員分別深入了解應急管理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公眾對應急服務的需求,科學論證全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要什么”,實事求是測算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目標和指標。
(三)認真謀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省應急管理專家作用,加強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的研究和論證,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做什么”,適度超前建設應急管理基礎項目。
四、推進應急管理全過程標準化
(一)加強突發事件事前防范標準化建設。制訂政府系統值班工作地方標準,規范值班和突發事件信息獲取、研判、整理、報送、傳達、反饋全過程;制訂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編制、演練指南,實現各級、各類應急預案動態管理標準化;制訂應急避護場所建設指導意見,完善應急避護場所建設和管理長效機制;制訂應急救援隊伍管理辦法,規范救援力量建設與管理;制訂應急物資物流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推進應急物資物流標準化建設。
(二)加強突發事件事中處置標準化建設。制訂突發事件現場指揮官工作規范,完善現場指揮與協調機制;制訂突發事件處置標準,規范響應啟動、搶險救援、物資調用、傷員救治、疏散撤離、臨時安置、信息發布等流程;制訂第一響應標準,推動基層應急處置工作規范化。
(三)加強突發事件事后恢復標準化建設。制訂災情報送程序和標準,增強災情信息報送的統一性、準確性、時效性;推動災害損失評估標準化,完善查災核災機制;探索突發事件總結評估工作標準化,規范突發事件典型案例數據庫建設。
五、推動應急管理社會化
(一)不斷提升應急管理宣教培訓社會化水平。充分發揮公益組織、應急志愿者組織等社會組織作用,鼓勵其積極參與和開展應急管理宣教培訓工作;推動企業、社會組織自辦應急避險模擬訓練館,提高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不斷提升應急處置社會化水平。探索通過向社會公開購買服務,鼓勵和引導自主創新能力強、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應急產品生產企業及裝備大型應急處置設備的企業提供裝備(設備)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探索推動培育一批應急處置專業化企業,逐步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大政府、大社會”的應急處置格局。
(三)不斷提升應急保障社會化水平。推動建立覆蓋全省的巨災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相關產品和業務創新,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保險服務;鼓勵公眾投保相應的災害保險,提高全社會抗風險能力。
六、加快建立基于情景構建的應急預案體系
(一)加強情景構建工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及“實踐型”專業技術人員打造一支情景構建專家隊伍,提出應急任務清單,推進應急能力建設。
(二)優化應急預案體系。按照“情景——任務——能力”的要求,編制、修訂各級、各類應急預案及操作手冊,強化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三)強化應急演練。嚴格按照《廣東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要求,定期開展實戰演練、桌面演練、“雙盲”演練等跨區域、跨部門綜合應急演練,不斷檢驗和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銜接性。
七、健全應急管理科學評估體系
(一)健全風險隱患評估體系。提升多渠道獲取突發事件信息能力,加強對苗頭性、隱憂性信息的研判評估;在全省范圍內定期分區域、分系統開展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科學評估、動態治理各類風險隱患;定期會商與不定期會商相結合、綜合會商與專題會商相結合、跨區域會商與跨部門會商相結合,科學預防突發事件發生。
(二)建立應急能力評估體系。健全應急能力評估工作機制,加強省、市、縣(市、區)三級應急能力評估;定期組織開展城市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等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應急準備、應急保障情況評估,提高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應急處置評估體系。嚴格按照《廣東省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督查辦法》有關要求,加強對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的督查;依托應急管理專家完善突發事件事后評估機制,逐步推行第三方評估;及時按照評估結果,總結改進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