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诱惑一区?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5-00146 分類: 綜合政務、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5-02-26
名稱: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號: 粵辦函〔2015〕106號 發布日期: 2015-03-04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5-03-04  瀏覽次數:-

                    粵辦函〔2015〕106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對口

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

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
  《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實施方案》已經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援藏援疆辦反映。

?

?
省府辦公廳
2015年2月26日

?


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實施方案


  根據對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發達省(市)對口支援四川云南甘肅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4〕41號)要求,為做好我省(含深圳市)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議精神,從共享發展成果、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生態安全的高度出發,堅持以民生援建為龍頭,產業援建和智力援建為兩翼的總體思路,圍繞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開展對口支援甘孜州工作,充分發揮甘孜州的主體作用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支持甘孜州提高基層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深化民族間地區間交往交流交融,為促進甘孜州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注入新的活力。
  二、總體目標
  在國家的指導扶持下,到2020年,經過援受雙方共同努力,支持促進甘孜州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為甘孜州力爭與全國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助力。
  三、基本原則
  ——科學謀劃,注重實效。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要求,充分尊重受援地意見,科學編制我省對口支援甘孜州規劃和年度計劃,充分發揮受援地主體作用,協助受援地精心組織,分步實施,逐步推進。通過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和審計等方式確保支援資金項目落到實處。
  ——突出重點,民生優先。堅持對口支援資金和項目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優先位置,重點面向農牧區和貧困人口,重點扶持提升教育、特色產業、就業、生態保護、基層公共服務能力、人才交流水平。民生項目和基層項目資金總量占比不低于支援資金總額的80%。
  ——加強交流,促進團結。拓寬兩地的合作交流領域,尊重當地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加強兩地各族干部群眾交流交往交融,增進民族感情,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
  ——市場運作,發展產業。重視運用市場化手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廣東的資金、市場、人才、管理等優勢與甘孜州的資源優勢等有效結合,積極引導廣東的優質企業、資本、項目落戶甘孜。積極引導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提升產業水平,不斷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
  四、主要任務
  根據國務院工作方案明確的六大任務和當地發展規劃,制定受援地區對口支援2014—2015年度計劃和“十三五”規劃,重點扶持教育、特色產業、就業、生態保護、基層公共服務能力、人才交流等發展。
  (一)大力扶持教育發展(省教育廳負責,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單位配合)
  統籌支持甘孜州學校教學校舍、教學儀器設備、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等硬件建設和教師培養培訓、管理能力提升等軟件建設,重點支持甘孜州農村學前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雙語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異地辦班和人才培養等工作。鼓勵省內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定向招收培養甘孜州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開展兩地學校之間結對幫扶,幫助提升甘孜州學校的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每年接收甘孜州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到結對幫扶學校接受培訓或掛職鍛煉,培訓專業技術人才。
  (二)支持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農業廳、商務廳、林業廳、旅游局、工商聯等單位負責)
  積極支持甘孜州發展現代農牧業、農畜產品、中藏藥、綠色食品、民族手工藝品等特色加工業。積極推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支持甘孜州流通基礎設施、特色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生態旅游合作,加強規劃指導和人才支持,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打造和推廣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充分發揮兩地優勢,組織我省企業積極參與甘孜州旅游、水電、農產品、中藏藥等特色產業開發經營。鼓勵引導我省有實力的企業到甘孜投資,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三)努力促進就業創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努力拓寬就業渠道,為當地增加就業崗位,鼓勵和引導甘孜州高校畢業生在廣東省或回家鄉就業創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引導群眾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升就業能力和水平。加強勞務合作,在援建項目中盡可能多吸納當地勞動力,建立援受雙方人力資源市場聯動機制,引導和有序組織甘孜州富余勞動力到我省就業創業。
  (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省環境保護廳、林業廳負責)
  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提高受援地環境監管能力,支持資源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工作,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五)增強基層公共服務能力(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衛生計生委、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單位負責)
  支持甘孜州鄉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提高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一批農牧區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藏區農牧民新居。支持改善提升醫療衛生設施、設備,完善提升州縣鄉(鎮)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管理水平、診治能力、服務功能。支持農村道路、自來水、農機農技服務機構、農業示范區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旅游集鎮、建制鎮)道路、供暖、郵電通訊、環境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全面覆蓋城鄉的文化廣播電視網絡系統建設。建立廣東省社會慈善機構、商會與甘孜州扶貧基金會、慈善總會結對關系,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對口支援。
  (六)深化干部人才交流(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衛生計生委等單位負責)
  實施雙向掛職交流,主要采取由甘孜州派出干部、人才到我省掛職鍛煉和培訓的方式實施智力支援,支持甘孜州選派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到我省知名企業掛職。我省根據甘孜州的實際需要以短期和非任職的方式派出干部、人才到甘孜州交流。開展醫院、學校之間結對幫扶,省內有關醫院、學校與甘孜州的重點醫院、學校之間結成幫扶關系,幫助提升甘孜州醫院、學校的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并在省內選擇一至兩所高校辦班,為甘孜州培養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干部。加強遠程培訓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現代化通信技術,通過網絡技術在甘孜州開展遠程教學、遠程醫療、遠程干部培訓。
  五、工作機制
  (一)領導機制。
建立與四川省對口支援四川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兩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召集,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統籌協調和研究部署對口支援甘孜州工作;具體組織領導工作由省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按照對口支援甘孜州的工作要求調整完善省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職責范圍、工作內容等。
  (二)前方機構。成立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工作前方工作組,派駐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縣城,作為我省在四川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的前方辦事機構。前方工作組成員原則上在7人以內,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正副組長采取掛職方式進入甘孜州領導班子。各市不再向聯系縣派駐工作組。前方工作組干部具體工作待遇、選派辦法、統籌輪換工作等由省委組織部牽頭進一步研究確定。
  (三)統聯關系。我省對口支援甘孜州采用“省統籌,市配合,分片聯系到縣”的方式,即省統籌對口支援的規劃編制、政策制定、資金項目安排、干部掛職和人才培訓安排;有關市與甘孜州所轄縣建立聯系,配合銜接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廣州市聯系爐霍縣、色達縣、新龍縣;
  ——深圳市聯系石渠縣、德格縣、甘孜縣;
  ——珠海市聯系理塘縣、稻城縣;
  ——佛山市聯系鄉城縣、得榮縣;
  ——惠州市聯系丹巴縣、道孚縣;
  ——東莞市聯系雅江縣、九龍縣;
  ——中山市聯系白玉縣、巴塘縣;
  ——江門市聯系康定縣、瀘定縣。
  (四)職責分工。
  省援藏援疆辦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做好與前后方對口支援工作的聯系銜接、協調溝通、規劃編制、年度計劃下達、管理辦法制定、監督檢查等工作。
  前方工作組負責與甘孜州協商草擬對口支援規劃以及年度項目計劃,協助推動援建項目實施,監督檢查援建項目的實施情況以及援助資金的使用情況。
  有關市銜接所聯系縣在招商引資、項目推介、市場開拓、城鎮規劃、旅游開發、民間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給予支持,并按照省的統一安排落實干部掛職、人文交流等各項任務。各市要及時反映工作信息,做好統計、信息報送等工作。
  省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家對口部門及有關市的銜接溝通,與甘孜州相關部門建立業務聯系,積極幫助受援地做好專項規劃編制、技術援助、人才培訓、招商引資、開拓市場等工作,組織開展本部門、本行業的對口援建工作。
  (五)支援方式。按照中央確定的扶持教育、特色產業、就業、生態保護、基層公共服務能力、人才交流等工作重點,實行項目選擇由四川省為主選擇提出、援受雙方共同審核。支援項目全部采取“交支票”方式組織實施。項目建設管理監督以當地為主,建成后由受援方牽頭,支援方參與,按規定辦理項目竣工驗收及資產移交等相關手續。
  六、保障措施
  (一)資金籌措及撥付。
按照國辦發〔2014〕41號文有關要求,我省(含深圳市)按照承諾安排對口支援資金。2014年援助資金按平均每縣每年不低于1000萬的標準安排,總數為1.8億元,從2015年開始每年按5%比例遞增。資金籌措和管理辦法以及前方工作組的工作經費由省財政廳牽頭進一步研究確定,并根據省發展改革委下達的年度項目投資計劃撥付資金。
  (二)與甘孜州共同制定對口支援的項目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援受雙方嚴格按照執行,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項目法人、招投標、工程監理、合同管理、竣工驗收等基建制度。加強資金管理,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加強管理監督。嚴格執行項目基本建設管理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有關市要認真落實監督檢查工作責任,加強對資金和項目的檢查、審計,確保資金安全、項目質量,形成以受援地管理監督檢查為主,我省有關部門、有關市及前方協調機構管理監督為輔的管理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雅江县| 古蔺县| 浙江省| 黔江区| 榆林市| 阳山县| 九台市| 兴海县| 台东县| 仙居县| 巫山县| 嘉义市| 铜川市| 上杭县| 故城县| 泌阳县| 平果县| 吉首市| 长宁县| 宜川县| 泰宁县| 兰考县| 逊克县| 兴隆县| 洛浦县| 分宜县| 兰坪| 喜德县| 兴业县| 白河县| 龙里县| 武安市| 垫江县| 承德市| 吕梁市| 黔东| 朝阳区| 高雄县| 正安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