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诱惑一区?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5-00527 分類: 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意見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5-07-03
名稱: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廣東省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文號: 粵府辦〔2015〕41號 發布日期: 2015-07-1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廣東省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發布日期:2015-07-13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15〕41號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廣東省

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開展全省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根據《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中國質量(北京)大會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工作“三個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方向,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改革創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改進政府監管方式,積極推進質量社會共治,促進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推動廣東經濟整體發展質量和微觀產品服務質量“雙提升”。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質量引領。突出質量導向,加快技術進步,推動管理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質量工作的戰略性、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依靠質量提升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強化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升質量法制和誠信意識。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營造誠實守信、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社會共治、質量惠民。堅持簡政放權、科學監管與社會共治相結合,健全現代質量治理體系,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質量建設,構建質量社會共治格局。
  三、工作目標

  力爭用5年時間,推動全省產品、服務、工程、環境質量水平明顯提升,質量創新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形成一批質量創新型領軍企業,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國公司,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創新平臺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現代企業和產業集群,全面提高廣東經濟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率先在全國建成質量強省。
  到2020年,全省主要工業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3%以上;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6%以上;國家基本藥物生產企業抽驗覆蓋率達100%;進入“中國500強”企業達60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5家。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85以上,骨干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項目的服務質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均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8%以上。全省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
  四、重點任務

  (一)大力提升先進制造業質量。支持先進制造業企業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推進計算機輔助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先進制造業研發設計環節的集成應用,加快生產管理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改造。引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積極推廣應用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支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先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質量水平。到2020年,累計推動2萬家以上規模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率達到90%以上,基本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
  (二)大力提升傳統建筑業質量。結合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三舊”改造、棚戶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導和支持建筑業企業有效整合資源,探索有實力、重誠信的大型骨干建筑業企業走“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投融資”一體化復合發展道路,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運營,向“城市綜合運營商”轉型。研究探索工程質量、房屋質量擔保和保險制度,推進施工質量精細化管理,促進嶺南傳統建筑工藝的復興與創新。提高建筑工業化和部件化水平,提高建筑工業化項目所占比重,建立現代建造部品部件、整體建筑性能評價體系,確定一批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路線。
  (三)大力提升服務質量。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和服務質量測評體系,推動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銀行保險、商貿流通、旅游住宿、醫療衛生、郵政通信、社區服務等重點領域企業和組織全面實施國家服務質量標準。依托第三方社會機構,研究服務質量滿意度測評模型與方法,建立統一測評標準。開展大規模用戶調查與現場測評,定期向社會發布質量滿意度調查結果,利用市場機制倒逼質量水平的提升。選取汽車、家電、手機、電腦、家居建材、農業機械、工程機械、體育器材、成套設備、電子商務等10個重點行業,培養1000名左右售后服務領域的高端管理與技能人才,培育100家左右售后服務標桿企業,總結推廣標桿企業在創新發展、集成分工、技術研究、質量提升、客戶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四)構建現代質量監管體系。加強社會監督和綜合治理,形成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為核心、消費者權益維護為基礎、保險救濟和社會救助為保障、市場技術基礎建設為支撐、政府依法監管的現代質量監管體系。打擊壟斷經營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第三方質量公正組織發展。加快質量技術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有效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市場技術權益。
  (五)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發布制度,加大質量監測、違法案例等信息公開力度。利用“信用廣東網”等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現多部門、多行業質量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營造誠信經營市場環境。建立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將制售假冒偽劣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并向社會曝光,加強對嚴重違法違規企業的退出監管。到2020年,建成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基本建立質量信用監管體制。
  (六)健全質量追溯體系。按照統一采集指標、統一編碼規則、統一傳輸格式、統一接口規范、統一追溯規程的要求,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重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不同追溯技術模式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確保產品流向清晰可查。到2020年,全省企業建立實施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過程質量責任追溯制度,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質量信息鏈條。
  (七)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推動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完善計量檢測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等綜合質量管理體系。引導企業采用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攻關、質量比對、質量風險分析、質量成本控制等活動。推動企業建立覆蓋產品設計、原料采購、進貨驗收、生產控制、出廠檢驗、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到2020年,全省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達70000家以上,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達20000家以上,通過服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50項;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制度。
  (八)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建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鼓勵企業建立高端、專業、特有的重點檢驗檢測實驗室,參與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質檢行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研究和示范應用。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完善知識產權運用促進機制,加強專利許可、轉讓、質押、保險、投融資等服務,推動企業將知識產權化的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到2020年,全省力爭新增認定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家,全省研發投入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全省企業新增發明專利申請18000項。
  (九)提升計量檢測基礎能力。加大產業園、專業鎮、高新區和產業集群所在地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加快廣東計量科技基礎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產品研發設計、工藝控制、產品檢驗提供檢測、計量技術服務和支撐。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計量保證體系、計量測試體系、計量管理體系,加強與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合作,積極參與國家計量科技基礎、計量前沿技術及其應用領域研究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工作,重點提升食品安全、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節能減排、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海洋工程等領域企業的計量檢測能力與計量基礎能力。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70家以上、省級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160家以上、計量測試中心12家;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建立完善的計量檢測和管理體系,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或計量保證體系確認的企業達到10000家以上。
  (十)加強標準建設。加快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華南中心)和廣東省標準館建設。鼓勵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建立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提高標準中的自主知識產權含量。加快推動專利與標準相融合,每年推動產業集群標準聯盟發布實施專利與標準相融合的聯盟標準20項以上。健全標準聯盟組織培育機制,進一步增強聯盟標準對產業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到2020年,全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達2000項以上,制訂核心指標嚴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50000項以上;全省各產業園區、專業鎮成立標準聯盟組織300個以上。
  (十一)加強品牌培育。創新品牌建設工作機制,建設一批全國和省“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發揮省政府質量獎的示范引領作用,弘揚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深入開展廣東省名牌評選工作,引導企業更加注重品牌經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支持名牌企業聯合打造網上“廣東名牌商城”,建設廣東產品高端、權威、知名購物平臺。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行業開展“廣東制造”品牌培育工程。到2020年,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40個,樹立省名牌產品3000個、省服務業名牌100個、廣東名牌標桿100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20個、中華老字號100個,爭創國家優質工程獎25項、省優質工程獎600項、“廣東制造”品牌試點企業20家。
  (十二)加強質量統計監測和監督抽查。健全質量指標體系,實施制造業質量發展統計監測。推動建設質量監管大數據信息平臺和監測預警網絡,整合檢驗檢測認證、執法打假、消費者投訴、產品事故、進出口商品召回等質量信息資源。開展質量狀況監測,定期分析評估區域質量狀況及質量競爭力水平,比較研究國內外質量發展趨勢,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依據。統籌規劃實施質量監督抽查,及時通報抽查發現的質量問題,曝光不合格企業,依法開展不合格企業后續處理。將拒絕監督抽查、監督抽查不合格且逾期不整改,以及嚴重違法違規的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名單。
  (十三)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加強對重點消費品、重點市場、重點工程、重點區域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和預警。完善以“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為核心的商品監測工作,加強對產品、工程、環境抽樣檢測結果的整理分析,提高質量跟蹤和風險評估能力。加強質量工作國際合作,建立進出口商品風險監測網絡。制定質量安全風險應急預案,加強風險信息資源共享,提升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對質量安全風險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建立企業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和產品傷害監測制度。
  (十四)加強質量執法和救助。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質量執法,嚴厲打擊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知識產權、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質量違法和制假售假行為。建立健全處置重大質量違法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快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對重大質量安全案件實行聯合掛牌督辦。健全質量投訴處理機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質量投訴信息平臺,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建立社會質量監督員制度,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質量監督。探索建立產品、服務、工程等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制度,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有利于消費者維權的質量安全多元救濟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質量提升行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建立質量提升行動工作責任制和績效評價體系。各地、各部門要建立質量提升行動協調機制,確定質量提升目標和重點任務,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產品質量提升,及時解決事關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質量問題。
  (二)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全省大中型以上企業確立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制度,建立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標準自我聲明和監督、質量安全和環境污染事故強制報告、缺陷產品召回等制度,消費環節經營企業加快建立首問和首負責任制度。全省建筑業企業全面實施法定代表人授權、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等制度,全省新竣工房屋市政工程設置永久性標牌。
  (三)加強質量人才保障。加快推動全省大中型骨干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推動企業廣泛開展質量意識教育、質量素質教育、質量能力教育和質量專業教育。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省內高校設置與質量管理相關的專業。建立健全以社團、學校和企業為載體,重點面向企業質量管理人員和一線企業職工的質量培訓教育網絡和質量人才培訓基地。支持各地引進高層次質量管理人才,優化質量人才職業發展環境。
  (四)加強質量工作經費保障。各地要為質量提升行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推動形成支持質量發展的多元投入機制,在技術標準研究應用、技術創新、檢驗檢測平臺服務、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質量獎勵與品牌培育、質量監督抽查與執法打假、質量檢測與風險預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保障質量提升行動順利開展。
  (五)營造質量法治環境。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地方立法工作。將質量法制教育列入普法規劃,增強全民質量法治意識。強化屬地執法打假責任,深入開展質量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區域性、行業性質量違法行為。嚴格依法行政,落實質量行政執法責任,加強執法監督。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7月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南宫市| 固安县| 高雄县| 佛坪县| 富裕县| 天气| 莱西市| 鄂托克前旗| 甘肃省| 观塘区| 罗源县| 象山县| 尼勒克县| 彭州市| 吴川市| 怀安县| 顺昌县| 万州区| 玛曲县| 承德市| 延边| 大城县| 宜兰市| 麻栗坡县| 民和| 布尔津县| 区。| 观塘区| 马关县| 望奎县| 曲周县| 许昌县| 广平县| 沅江市| 马关县| 龙川县| 吉木萨尔县| 大田县| 枝江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