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十三屆全國人大
一次會議第3463號建議答復的函
粵府函〔2018〕232號
雷添良代表:
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創造條件推動大灣區為青年共同生活家園的建議》(第3463號)收悉。經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您提出的意見建議,與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的任務目標基本一致。
一、關于強化港澳優秀青年人才在粵生活保障的建議
(一)相關購房政策。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的分支、代表機構和在境內工作、學習的境外個人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即港澳臺居民和華僑出具在境內工作、學習和居留的證明,以及個人名下在境內無其他住房的書面承諾,可在當地購買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從現行政策看,大灣區內大部分城市對港澳居民在其他城市的購房要求比非戶籍居民要寬松,在大灣區工作和學習的港澳居民至少可以購買一套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珠海市對經認定在本市創新創業的港澳人才,在購房、子女義務教育、就醫等方面享受珠海市民同等待遇,并且購買住房不需要提供納稅和社保證明。
(二)關于港澳青年就職公寓問題。《廣東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創新方案》提出“保障性住房通過創新建設模式,鼓勵和支持包括政府投資建設、社會投資建設和產業園區集中配建等多種保障性住房建設模式。”如政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港,可以配建青年人才公寓,以解決港澳青年居住問題。我省將適時調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一是督促指導各城市根據本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情況,讓在大灣區工作和學習的港澳居民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二是印發《廣東省高層次人才安居工程實施辦法(試行)》,給予經我省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租房補貼、購房補貼、貸款貼息、租賃型或產權型人才公寓等,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居住問題。
(三)關于港澳籍學童在內地就學問題。目前,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港澳學生可以與當地戶籍學生一樣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港澳學生在內地入學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入讀公辦學校的難點問題有所緩解。根據深圳市新近修訂的入學政策,港澳籍學生可與非深戶籍學生一樣申請參加積分入讀公辦學校。
二、關于建立專門的大灣區信息線交流窗口和信息對接平臺的建議
為幫助港澳青年在粵發展,我省積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服務基地。在線上,為幫助港澳青少年機構搭建信息化服務及管理平臺,擴大交流活動覆蓋面及影響力,簡化備案手續,我省將開發“青年同心圓”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網站,運用信息化方式開展青少年交流活動,為開展大灣區交流活動提供網上發布和交流平臺。粵港澳青年社組織在線上實現交流活動宣傳發布、人員招募、活動評議等功能,大灣區青年也可以在線上互動交流。在線下,在廣東港澳青少年集聚城市,與港澳青少年熱心企業、服務機構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共同家園,構建港澳青少年在粵服務工作體系,通過“灣區青年熱線”、固定服務日、培訓課程等方式,提供信息咨詢、社會融入、公益志愿及成長發展服務。
三、關于支持香港青少年北上升學、實習、就業的建議
(一)對港澳青年開展教育培養方面。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內地高校對港澳臺學生的招生、教學、生活管理和服務,保證培養質量,保障港澳臺學生合法權益,實現港澳臺學生與內地學生同等學費、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據了解,有關政策目前在全國已基本得到落實。
(二)對港澳青年設立專項獎學金方面。2017年10月,教育部會同財政部聯合修訂并下發新版《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大幅提高了獎學金獎勵標準,并增加了獎學金名額,使獲獎港澳學生的比例不低于30%。按照新辦法,每年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總額約3200萬元人民幣,為更多的香港學生來內地學習創造更好的經濟保障,該措施受到香港學生及家長的普遍歡迎。
(三)促進港澳青年來粵實習方面。一是依托“展翅網”開展“展翅計劃”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常態化組織港澳青年來粵實習。自2012年啟動至今,共組織近5000名港澳青年來粵實習見習。今年,將在“展翅網”開設港澳大學生專區,開發更多崗位為港澳青年來粵提供更多高素質實習見習崗位。二是與香港民政事務局合作,開展粵港青年北京故宮實習團、四川臥龍生態保護區實習團,每年組織約60名青年學生到北京、四川開展專題實習。三是實施粵港暑期實習計劃。計劃實施三年來,已組織超過2000名香港青年來粵實習交流。幫助港澳青年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情況,體驗內地職場環境、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
(四)推動港澳青年就業方面。2017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在內地(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就讀的港澳臺應屆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視做好港澳臺畢業生就業工作,為有就業意愿符合條件的港澳臺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和簽發就業報到證。我省認真落實中央工作部署,不斷強化港澳人員在粵就業服務。一是為港澳人員在粵就業提供便捷的就業服務。港澳人員在粵就業實行先就業后辦理就業證,并將辦理就業證事項納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網上辦事大廳,在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全程網上辦理。二是開展大學生就業合作交流活動。組織就業服務人員赴澳門科技大學參加畢業生招聘活動。協助澳門科技大學每年組織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南方人才市場和廣東知名企業參觀調研。三是為港澳青年在粵就業搭建平臺。積極運用“互聯網+”的服務手段,開展“網上匹配+現場洽談”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積極搭建網絡供需信息平臺。
(五)開展執業資格互認方面。一是積極推動粵港澳技能人才職業資格互認工作。先后公布了《廣東省認定澳門職業技能證明書職業能力第一批目錄清單》《廣東省認定香港專業能力評估證書職業能力第一批目錄清單》,首次采取了直接認定的方式,先行認可香港專業能力評估證書的3個職業(工種)、5個等級和澳門職業技能證明書的13個職業(工種)、28個等級的持證人職業能力與持有相同類別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相當。粵港粵澳技能人才職業資格先認工作簡化了香港從業人員再次參加考試的環節,極大地方便了香港從業人員來粵就業創業。二是積極推進粵港專業人才資格互認。2017年12月省委組織部、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允許港澳金融和法律專業人才在區內提供專業服務”等政策措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港澳相關專業人才在南沙、前海、橫琴自貿試驗區的便利執業。
四、關于開展多項粵港澳灣區青年交流計劃,為灣區發展培養英才的建議
省青聯以“青年同心圓”計劃為統攬,多層次、多渠道、有重點地開展港澳青少年交流工作,自2015年啟動以來,圍繞“三情”模式開展交流活動項目約637個,累計覆蓋粵港澳青少年近13.1萬人次。在“親情”板塊,承接“薪火相傳”之“同根同心”香港中小學生國民教育活動,去年組織近1.4萬名香港中小學生來粵,感受廣東經濟建設和教育成果;在“友情”板塊,第8期“香港青年服務團”10名團員繼續在韶關、梅州開展支教助學志愿服務;在“商情”板塊,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粵港澳創業青年交流營等活動,激發三地青年創業熱情,挖掘優秀創業項目,促進粵港澳青年在創新創業領域的交流和互助。其中,常態化組織廣東優秀青少年赴港澳開展交流活動,如“高飛遠翔”粵港青年明日領袖培訓計劃、“愛我中華”兩岸四地青年大匯聚火車團活動等活動項目。
五、關于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的建議
(一)為港澳青年在粵創新創業搭建平臺。一是打造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并制定建設標準,向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頒發“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牌匾。二是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創聯盟。聚合粵港澳三地的青商組織、孵化器與具有創新思維的青年企業家,鼓勵青年創新創業。三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發布《創新創業教育粵港澳大灣區宣言》,積極發揮粵港澳三地體制優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大學集群發展,共建共享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二)積極舉辦創業活動。一是舉辦第四屆“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共有3000個來自粵港澳及海外地區青年創業團隊報名參與。自第一屆“創青春”大賽啟動以來,服務青年創新創業項目10000多個,其中港澳項目近300個,邀請超過200名投資人、企業家、專家學者等擔任大賽創業導師,共有645個優質青年創業項目通過大賽平臺獲得了展示和孵化,20余個港澳項目在省賽和全國賽場上大放異彩,幫助創業項目申請專利和著作權436項、融資2億多元。今年,將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將邀請省內知名創投機構合伙人以上級別投資人、省內知名高校創新創業領域教授、企業家組建廣東青年創業導師團,為“創青春”大賽優秀項目提供創業咨詢和培訓。二是舉辦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促進港澳創業創新團隊來粵交流提升,尋求落地發展的機會。
(三)積極推進港澳青年同等享受創業扶持政策。一是對在內地高校學習的港澳畢業生在畢業學年內參加創業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的,比照本地高校畢業生相關規定,給予創業培訓補貼。二是對符合相關條件港澳青年在粵創業的,給予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租金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等政策扶持。鼓勵全省各級創業孵化基地積極吸納港澳創業團隊入駐孵化。
我省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編制過程中對港澳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加強粵港青年深入交流、拓展就業創業等方面已有統籌部署。我省將支持省創新創業基金設立大灣區創業發展子基金,或由有關市縣政府根據實際出資設立大灣區創業發展基金,由政府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域內的銀行、天使投資人、私募基金、融資擔保公司等專業機構,合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扶持基金”,為來粵創業的港澳青年提供金融支持,促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并推動落實相關政策舉措,繼續深化與粵港合作,為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保障。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省工作的關心支持。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7月23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020-831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