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圖片來源:金羊網
9月9日,“藝薈嶺南——廣東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盛大開幕。
本次展覽力邀全省工藝美術界的頂尖大師參與聯展,匯聚近200件嶺南工藝美術代表作品,涵蓋數十種門類:牙雕、廣繡、石灣陶藝、廣彩、陶瓷微書、欖雕……嶺南工藝美術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作品同臺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
展覽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廣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協辦,將持續展出至10月10日。
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吳小茜介紹,嶺南會展覽館從開館至今,已先后舉辦民間工藝和工藝美術作品展覽近300場,吸引超60萬人次參觀。
她說:“本次展覽是嶺南會展覽館在升級改造后的首次工藝美術主題展。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與傳統工藝對話的機會,一次感受匠心精神的體驗。”
大師代表作盡顯工美魅力
本次展覽堪稱嶺南工藝美術的“全明星陣容”,匯聚國家級、省、市、區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各級傳承人的代表作品,在這里,觀眾既能欣賞到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也能感受到創新力量為傳統帶來的新活力。
不少大師新作、院校藝術家新作在本次展覽中首度與觀眾見面。如牙雕《南粵新暉》、象牙球《龍鳳呈祥》;廣彩《春滿和諧園》《水滸英雄傳》;石灣陶塑《天佑》;漆畫《蘆花雞》《上觀》《驚蟄》;木雕《路人甲》《胖妞》《斧爺》《虎神》;陶塑《仗劍走天涯》《無敵》;磚雕《金鰲獻瑞》《關公》;瓦泥塑《大榕樹下講故事》《擔遮行窄巷》《追憶》《隨風》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民輝為骨雕傳承牙雕技藝代表,作品既保持傳統精髓,又突破材料限制。翁耀祥、區國權、吳志偉等名家的牙球與牙雕作品,展現嶺南雕刻技藝的極致境界。
陶瓷類作品亮點紛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王芝文的陶瓷微書在方寸之間展現萬千氣象;潘柏林大師與曾鵬、曾力兄弟的石灣公仔形神兼備,延續石灣陶藝的千年文脈。
織繡區經典匯聚。許熾光、陳少芳、伍潔儀、梁桂開等廣繡大師的作品,以纖絲彩線織就錦繡畫卷,一針一線締造廣繡新輝煌,針尖上盡顯求精匠心。
更有來自院校的名師蔡克振教授、曹國昌教授、李倫、韋璐、尹秋生、萬兆泉和萬兆元兄弟等,也分別帶來漆藝、木雕、泥塑等不同門類的代表作……平時難得一見的珍品匯聚一堂,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沖擊力極強的藝術盛宴。
人才云集,四大展區各具特色
本次展覽幾乎匯集了整個廣東省工藝美術界的頂級大師和優秀傳承人,可謂人才濟濟,展現嶺南工藝美術的最高水準。展館特設四大主題展區,層層深入,帶領觀眾深度了解嶺南工藝美術的傳承脈絡。
首層“守護與開拓”展區,聚焦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代表作,展現嶺南工藝美術的精美技藝,參觀者可以零距離觀賞難得一見的珍品。
二層“藝與道交融”展區,呈現三十位扎根工藝美術教育的教授、導師作品,一探傳統工藝的理論化、系統化的過程,致敬他們為嶺南工藝美術的技藝傳承與發展作出的貢獻。
三層“工匠精神”展區,展出二十余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精美作品,表達廣東工藝人“傳承與創新”的初心。
四層“青春新風”展區,展示廣東省民間文藝“青年優才計劃”第一期20位學員的創新之作,展現年輕一代為傳統工藝注入的活力。
公教活動與數字互動升級觀展體驗
本次展覽特別策劃了豐富且生動的公教活動,涵蓋掐絲琺瑯、通草畫、面塑、牙雕等傳統技藝,觀眾既可現場與非遺傳承人互動,也可親自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一場廣彩數字化體驗也即將與觀眾相約,觀眾可通過親身參與,感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據悉,展覽還將推出數字展廳,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可通過嶺南會展覽館移動端平臺,隨時隨地進入3D虛擬展館,享受全天候無障礙云端觀展體驗。
主辦方表示,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從未間斷對民間工藝的扶持,嶺南會展覽館也將持續搭建傳統藝術和現代文化生活之間的溝通平臺,持續推動廣東民間“藝”和“術”的當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