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三角鎮東邊水產養殖合作社與中山市科技局正式簽訂項目合同,由該單位申報的“三角鎮優勢水產品生魚的高值化全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生產”項目,被專家評定為2016年中山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為全市唯一立項的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并獲得市專項科技經費200萬元支持。
這僅僅是三角鎮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將農業優勢資源轉化為工業優勢。在“十三五”期間,三角鎮將大力發展規模、集約、高效、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園區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同時繼續推廣升級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模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催生大型農業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三角鎮將持續致力于建設創新發展、優化發展的金三角和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綠三角。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通過打造秀美村莊“升級版”,推進白鯉灣濕地公園建設和鯉魚山生態公園修復等措施,大力發展現代休閑旅游產業,將三角鎮建設成天藍、地綠、水清的沙田風情生態旅游小鎮。
現代農業
獲中山唯一農業科技公關立項
生魚養殖產業是三角鎮的主導產業之一,產量產值占據中山之首,位居廣東前列。據該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局統計,全鎮生魚養殖面積達4000余畝、年產量2萬噸、年產值3.2億元。然而,三角鎮生魚養殖業優勢明顯卻沒有深加工企業。“單是賣魚沒有話語權,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年一年地不賺錢,養魚的人越來越少,整個產業都可能會萎縮。”東邊合作社負責人蘇婉芬介紹。
因此,結合三角鎮實際情況,對當地優勢水產生魚進行多元化、全利用深加工符合當地的產業特點和需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據介紹,“三角鎮優勢水產品生魚的高值化全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生產”項目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食品加工高新技術,將生魚魚肉加工成了速凍生魚魚柳、生魚魚肉腸,將魚骨、魚頭加工成了魚骨湯膏、魚骨豆腐等高附加值產品,項目集成了液氮速凍技術、超低溫冷鏈儲運技術、高溫長時除腥軟化增香技術等食品加工高新技術,實現了生魚及其下腳料的高值化全利用。
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生產設施設備建設,預計年底全面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產值可達到9150萬元/年,利稅可達777.8萬元/年,且逐年遞增,至第四年優惠政策結束后年稅收可達1555.5萬元/年。并且通過項目的實施,預計帶動就業崗位1000余名,聯結農戶300余戶,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三角鎮漁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而三角鎮黨委政府對此早已做好充分準備。在“十三五”期間,該鎮將大力發展規模、集約、高效、現代農業。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園區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廣、升級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模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催生大型農業龍頭企業。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粉葛、生魚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積極搭建農產品交易平臺,推進“互聯網+農產品交易”,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完善農村股份合作制和土地確權登記制度,著力解決農村歷史遺留問題。
此外,三角鎮還將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健全資產收益分配制度;加強農民職業培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提高農民收入;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向“三農”,在農村興辦各項事業。
特色旅游
打造沙田風情小鎮助推休閑旅游
選擇一個風和日麗、天氣晴好的日子,攜三五好友,或親子相伴,到充滿沙田風情的三角鎮來,你可以輕松愉快的吃喝玩樂一整天,給整個身心放個假。
在三角山公園,可以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花果山綠道漫步或騎行,也可以在桂花飄香的百萬桂花園觀光賞景,在水果園采食各種新鮮出土的水果。如果你想在日式水上餐廳體驗異國風情的晚餐,或者想在風景如畫的湖心泛舟,集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迪茵湖旅游度假村則是上佳選擇。
如果是家庭親子出游,在三角同樣有好去處。比如三角消防科普體驗館,這里是全市目前唯一一個集物聯、3D動畫、錄播系統等高尖端技術的一個教育基地,不過去之前需要提前三天預約。此外,還可以帶著孩子前往中山市和景食品有限公司,體驗個性巧克力的制作過程。
到三角游玩,對于吃貨而言,就像來到了美食的世界。在三角,很多街邊小店,雖然環境簡約,但菜品卻是非常美味地道,招牌菜式佛跳墻名不虛傳,松皮棚燒鵝遠近聞名。當地的特色農家菜也是色香味俱佳,鮮美可口的水魚,口感極佳的脆皮冬瓜,味美純正的沙欄雞……飽餐一頓,口舌生津。
如果你喜歡傳統民俗文化,三角麒麟舞則不容錯過。三角麒麟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會定期上演,深受當地百姓喜愛。三角鎮龍獅協會,這些年不斷精益求精,在很多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各界的關注和贊譽。
建設特色小鎮,發展休閑旅游產業,是在新形勢下三角鎮破難題、優供給、創宜居的發展需要。近年來,該鎮堅持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投入2億多元開展高平電鍍污水處理應急工程建設和第四期技改,在行業內達到領先水平;加大垃圾處理力度,投入1400萬元新建總占地20畝、日處理生活垃圾400噸的垃圾壓縮站并在7村1居建設中轉站;投入600萬元完成三角山公園前三期建設,完成鯉魚山、獨崗山生態復綠和環山路綠化改造。五年來,全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群眾喝到的水更干凈,呼吸的空氣更清新,看到的樹木更蔥綠,綠色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在十三五期間,三角鎮將大力挖掘三角的產業特色、人文底蘊、生態稟賦和時代氣息,加大力度整合休閑旅游、風俗文化、特色物產等資源,依托互聯網、跨境電商、科技園建設等平臺,積極探索符合三角實際、符合發展路徑、符合群眾愿望的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努力實現從產業主導向內涵提升、從工業主導向三產整合、從以“物”為主向以“人”為本轉變,把打造特色小鎮作為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