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財政廳消息,聚焦我省民族地區發展難點、民生痛點、社會熱點,我省通過制定十項財政扶持政策,全力推動民族地區全面小康、高質量發展。2019—202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的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補助資金調整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4400萬元/年增加至2億元/年。
托底保障方面,著力保障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解決民族地區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等問題,從2019年起,民族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補助調整為專項財力補助,由當地統籌使用,補助標準從每縣每年3000萬元提高到4000萬元;省級全額承擔民族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9項基本公共服務共同財政事權地方支出責任。生態公益林補償對民族縣實行特殊區域政策,執行最高補償標準,全面提升民族地區民生福祉。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著力改善民族地區發展條件。從民族地區實際需要出發,加大力度支持交通、旅游、群眾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對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在民族縣的國家干線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碼頭、水利、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本金,免除當地出資責任。優先支持民族地區加強國省道升級改造,對國道達不到二級的瓶頸路段升級和路面改造項目,省在現有交通專項資金中全額負擔建安工程費。支持3個民族縣6條鄉村旅游公路項目建設,省在現有交通專項資金中按照省道標準給予補助。
產業發展方面,著力激發民族地區發展內生動力。2019—202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的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補助資金調整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4400萬元/年增加至2億元/年,支持美麗城鄉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扶持3個民族縣至少各建設一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先支持民族地區統籌利用現有政策和資金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創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鄉)。省、市、縣級財政分別以清遠民族工業園企業所得稅本級分成部分為參考,安排清遠民族工業園專項補助,支持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加力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