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诱惑一区?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鄉村振興信息公開 > 鄉村振興工作動態

廣東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率達100%

時間 : 2021-01-28 10:10:1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走進清遠連州市豐陽鎮朱崗村,順著村中小道,跨過一個廣場,便能看見刻著“畔水美麗鄉村”幾個大字的木制牌坊,村口小溪潺潺流過。

  與朱崗村一樣,全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變得越來越美——行政村村莊規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率達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99%以上,20戶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覆蓋率分別達到99.7%和93.1%……

  相對貧困村“顏值”提升也激發了“美麗經濟”,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一二三產業在各個村里融合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大為增強。

  投入逾341億整治人居環境

  清澈見底的小河,干凈整潔的鄉村公路,慕名而來的游人四處打卡合影。走進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西約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昔日的貧困村已成“網紅村”。

  汕尾陸河、云浮新興、梅州蕉嶺等16個縣(市、區)全域生態化、景區化已經形成,成為鄉村旅游目的地,這些不少都是貧困村蝶變而來。

  廣東深知省定貧困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薄弱環節。為此,廣東以2277個省定貧困村為突破口,從最基礎最薄弱的短板補起,推動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實現貧困村由“后隊”變“前隊”。

  從2017年起,省級財政給每個貧困村投入1500萬元,累計投入341.55億元,有效推進了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等。

  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3萬個

  “顏值”提升的同時如果沒有產業支撐,脫貧攻堅成效依然難以持續。

  潮州饒平頂厝村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綠色產業,在產業幫扶上下足功夫,積極打造“茶葉+旅游”發展模式,打造了生態園、大棚青菜、黑山羊養殖三大脫貧項目,盤活農業資源,使鄉村產業釋放出新活力。

  沿著省道S245(六壩線),從翁源縣壩仔鎮前往江尾鎮,一路風景如畫。白墻青瓦的民居和良田里的多樣農產品遍布點綴其中。這條串起了官渡、江尾、壩仔3鎮15個行政村的“蘭鄉古韻”廊道,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共吸引約20萬人次游客前來。

  云浮市創造了整鎮推動發展特色扶貧產業的“云浮經驗”,形成“鎮鎮有產業、村村有基地、戶戶有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

  廣東依托“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專業鎮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3萬個,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大為增強。

  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

  在清遠英德市橫石水鎮江古山村,扶貧工作隊牽頭申請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站在洋湖塘邊,只見魚塘上架起光伏板,水下照常養魚創收,水上持續發電增收。漁光互補實現了“一地多收”,讓鎮子上的每一家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

  大興產業扶貧,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建成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近年來,一系列舉措讓廣東貧困戶的生活和村集體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面對梅州市五華縣大客村缺資金、缺技術、扶貧任務艱巨的局面,廣州銀行駐大客村第一書記蕭嘉柱千方百計尋找破解良策。

  通過帶領大客村發展梅占茶基地、建設100kW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投資漢光超順現代農業基地、投資長布鎮豪美佳鄉村綜合產業、購買粵東農批城商鋪作村集體資產等,截至2020年底,大客村集體產業項目累計收益達23萬元。

  據初步統計,2016—2020年,現行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全部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率98%以上,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48元,村均集體收入33.5萬元。

  一線案例

  “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戶成旅游產業參與者

  “花生到底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里的?”孩子的一個疑問,讓清遠市清新區三坑鎮安慶村的潘志明愣住了。這個疑問也成為外出創業20年的潘志明回鄉搞旅游的一個緣由。

  潘志明牽頭成立了藍天旅游專業合作社,先后整合閑置土地和魚塘,結合安慶圍和新興兩條美麗鄉村建成一個規模近300畝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安慶·興農樂”。

  項目開園首日就吸引了1.3萬人次游客。每逢花季,近百畝的油菜花田和格桑花海成了“網紅打卡地”。

  旅游業的發展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貧困戶練月友是景區的員工,“五一”假期剛過,她便忙于清理草坪上的碎草和垃圾。今年76歲的練月友,以前依靠打零工幫補家計,收入微薄,而現在在景區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

  安慶圍糧倉前廣場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遮陽篷和售賣臺,這是潘志明花了幾萬元免費給村民搭的露天集市。游客多時,村民把自己房前屋后的土特產拿來賣,一個周末可掙幾百元。

  為了讓村里的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對口幫扶的省文化和旅游廳出資,安慶村由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出力,成立精準扶貧合作社,與潘志明的藍天旅游專業合作社合作,景區門票20%收益分成給扶貧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紅。

  “社會資本和扶貧資金有機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省文化和旅游廳駐安慶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陳萬釗表示,三年來,項目不僅為貧困戶帶來就近務工崗位,同時也為扶貧合作社帶來了37萬元的保底收益。

  日子越過越好,村子越來越美。在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對口幫扶下,安慶村入選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有專家認為,安慶村這種“造血式”扶貧,并非讓貧困戶僅僅通過出租土地等資源獲利,而是讓其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因此,他們會越干越有勁頭,越干越有希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辰溪县| 微山县| 筠连县| 伊宁市| 察哈| 舞钢市| 宾阳县| 阳高县| 桦南县| 海兴县| 台中市| 金华市| 砚山县| 拉萨市| 尼木县| 上蔡县| 隆安县| 乌兰浩特市| 克山县| 九龙县| 仁布县| 南陵县| 乌兰县| 平邑县| 涪陵区| 阿坝县| 太原市| 广宁县| 马山县| 望谟县| 锡林浩特市| 陇川县| 鲜城| 南靖县| 内黄县| 金塔县| 云梦县| 遂平县| 新余市| 镇江市|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