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影像閱片需要人工完成,鄉鎮又缺少影像科醫生,患者做一次檢查要往縣城跑幾趟。現在有了AI輔助閱片,老百姓看病就更方便了!”河源市和平縣彭寨中心衛生院院長徐志生如是說。
7月10日起,廣東省衛健委基于遠程醫療平臺部署人工智能輔助影像閱片系統(“粵醫智影”)全面上線。系統目前涵蓋7項檢查,免費提供給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使用。
AI閱片:準確率達98%
當前,“粵醫智影”涵蓋CT肺結節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骨密度CT影像輔助檢測、CT肺炎智能篩查、CT肋骨骨折智能篩查、DR肺結核智能篩查、DR四肢骨折輔助診斷以及CT冠脈鈣化積分共7項檢查。
據了解,相比傳統人工閱片平均用時30分鐘,該系統依托強大算力與優化算法,可在2秒內完成閱片分析并生成結構化報告,每小時完成的閱片量相當于三甲醫院150名影像科醫生全天的工作量。
基于這7類常見檢查,系統可自動識別肺炎、骨折、肺結核、冠脈鈣化等多類疾病,并生成結構化分析報告。
醫療衛生機構將醫學影像圖片上傳到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后,系統對醫學影像圖片進行智能分析、快速閱片,自動生成結構化輔助診斷報告,輔助醫生發現與直觀定位各類病灶,完成病灶的篩查,快速自動識別并標記多類型病灶,提高影像診斷質量和效率。
經評估,“粵醫智影”診斷準確率達到98%,大幅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影像診斷水平和準確度,減少患者等待時間,緩解基層醫生閱片壓力。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統為AI生成診斷報告,僅為醫療人員提供診療輔助參考,不直接用于診療。
鄉鎮患者看病少跑路
“粵醫智影”系統正式上線前,河源市和平縣人民醫院于5月12日起開展了系統試點工作。
“來自鄉鎮的患者到縣城做完骨折手術上了鋼釘后,需要經常復查,最遠的鄉鎮距離縣城有三四十公里。現在縣人民醫院醫生用‘粵醫智影’系統為縣域內衛生院患者閱片,檢驗檢查結果同質化,讓患者少跑路,還減少了重復檢查。”和平縣人民醫院院長徐豐涌介紹道。
老家在本地鄉鎮的陳春濤是和平縣人民醫院的一名影像科醫生,對此她深有感觸:“在鄉鎮老人和小孩比較多,老人到縣城看病一趟不太方便。如果我們提供輔助診斷,他們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就能拿到結果。”
“粵醫智影”上線后,獲得的診療報告更加精準。在和平縣人民醫院,每位影像科醫生每天按部位算的檢查工作量超過300個,肉眼看片時間久了容易疲勞,而且難以看出微小的結節。
該院影像科主任黃勝周從業30年,他說:“以前看片都要人工看,現在AI就像醫生的第二只眼睛,為我們的影像補充了細節,特別是對于細節篩查更加敏感,從診斷角度避免了漏診和誤診,速度也更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悉,“粵醫智影”依托先進AI模型,閱片能力已達到省級三甲醫院高年資影像科醫生水平。患者完成一次拍片后,所采集到的圖像即可滿足臨床常規多病種檢查需求,實現多病共檢。
當前,全省897家公立醫院(含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866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直接免費使用,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工智能影像輔助診斷應用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