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關于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若干舉措》(下稱《舉措》)。《舉措》提出六方面共26條改革措施,更好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關鍵作用。
在規范政府投資方面,《舉措》在《政府投資條例》規定“政府資金主要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領域”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細化,提出形成政府投資領域目錄。并要求深化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進一步規范政府投資計劃管理。此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級評定為紅色的市縣以及其他地方政府債務高風險地區,《舉措》要求建立國家和省直接投資、補助資金直達項目單位的工作機制,確保項目實現資金閉環。
在激活社會資本方面,《舉措》提出引導支持民間資本擴大創新投入,并提出加快向民企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等舉措。同時,在交通、水利、電力、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梳理形成向民營企業推介的重大項目和應用場景清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支持外資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此外,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力度等方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內生動力。
“激發社會資本投資內生動力”與“拓寬項目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是《舉措》篇幅最大的兩個方面。關于后者,《舉措》提出探索創新縣域土地綜合整治收益模式,整治區域形成的建設用地規模和指標及補充耕地指標,在滿足鄉村發展建設需要后,結余部分按規定在省內統籌使用。同時將探索通過省市統籌、以豐補歉形式,以市場化方式重組、整合一批功能性國企,提高縣域國有企業融資能力。《舉措》還針對創新城鄉建設投融資方式方法、重大項目融資調度等提出相應措施。
此外,《舉措》還設計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優化審批流程方面,《舉措》提出優化精簡項目決策、用地等環節,提升環評審批效率,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并運用信息化手段提質增效;在項目謀劃儲備方面,提出以項目儲備庫等方式保障縣(市、區)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并通過強化市級統籌實現產業錯位、肥瘦搭配,引導銀行金融機構提前介入,優化融資渠道;同時設計投資調度機制,優化投資評價機制,加強對投資項目的跟蹤調度監管。